车间改建项目 安全生产设施条件综合分析报告
项目所在地区为平原地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II类,场地地震特征周期为0.40s.场区内不曾不存在液化现象,地质条件良好,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所有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可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形式之独立基础,基础埋置深度自然地坪下1.5米为宜,以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地基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可按180kpa。可直立基槽开挖。 2.4项目建筑概述
本次项目主要对原有传达室房、自行车棚进行改建,建成一栋3层的生产车间,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面积2773.31平方米;
表2-3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建筑物名称 号 1 生产车间 (m) 2773.31 钢筋混凝土结构 3F 2建筑面积结构形式 层数 火灾 类别 戊类 耐火 等级 二级 2.5总图及平面布置 2.5.1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设计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773.31平方米。项目建设方向为东西走向,整体呈长方形。厂区北侧为拟建项目。拟建项目南侧为原办公室(拟建项目投产后拟拆除)(具体见总平面布置图)
(2)竖向设计
以尊重原始地形为原则,合理利用场地竖向,因地制宜布局不同性质的建筑,考虑最适合的建筑方向,提高场地利用率。
(3)交通组织及运输
本项目所在地周围交通发达,交通极为便利,厂房出口位置及总体布局充分考虑工艺流程的衔接,根据区域物流流向及厂区货物的工艺流程进行设计。
2.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3-
车间改建项目 安全生产设施条件综合分析报告
2.6.1给排水
本项目运营无生产用水,用水主要包括职工的生活用水(饮用、冲厕等)消防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依托厂区原有市政管网接入,消防用水管道在厂区原有消防水管道进行改造,以符合消防要求。 2.6.2供配电及通讯 2.6.2.1供配电
本项目供电采用市政供电管网进行供应,供配电依托厂区原有配电室,原配电室供电量:300KV,满足该项目需要。 2.6.3 采暖、通风 2.6.3.1采暖
本项目车间内不设取暖设施。 2.6.3.2通风
该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法,拟采用通风除尘设备。 2.6.4 通讯
项目主要生产车间配备固定电话,管理人员配备手机,办公室配备固定电话、宽带、传真等基本的通讯设施,可以满足生产和对外联系的需要。 2.6.5 维修
根据本项目的生产特点,以及厂址所在地距离市中心比较近的情况,本 项目中不设大型维修车间,以节省投资。依托本公司原有维修间及维修人员,负责日常生产中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并负责进行每年一度的例行检修,如遇大修或维修工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外协解决。 2.6.6 运输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运输工具为货车,厂内运输工具为叉车及小型运输车等。项目周围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水上运输方便。 2.6.7消防 2.6.7.1消防设施
(1)厂区原有独立的消防管网,本项目拟安装若干个室内消火栓。 (4)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建筑结构类型为钢混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设置防火间距以满足防火要
-14-
车间改建项目 安全生产设施条件综合分析报告
求。厂区通路及各车间之间均为混凝土硬化路面,宽度10m,可兼做消防道路。
(5)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进行配备各种消防器材,包括配置手提式或推车式化学灭火器。
(6)在主要出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配电室等设置应急照明。 2.6. 8 防雷防静电设施
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钢柱作接地引下线、基础内钢筋网作综合接地体,构成整个防雷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2.7生产工艺 2.7.1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原材料入库 →
车床加工 → 成品检验 → 成品入库
2.8主要设备
根通过对设备的选型,比较并经过对许多同行生产企业所采用的工艺设备使用情况的调研,项目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产品工艺流程,需购置生产设备如下:
2-4 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价 总价 (台/套) (万元) (万元) 车床 小型车床 C616 012 1 15 2 0.5 2 12.5 2.9主要原材料、产品
2.9.1主要原辅材料、产品的种类、规格及年需用量见表2-5:
表2-5 主要原辅材料、产品
序 号 主要原辅材料 1 主要产成品 2 机械零部件 0.3万件 ―― 各类钢材 10吨 烟台市场采购 名 称 达产年消耗量/产量 来 源 -15-
车间改建项目 安全生产设施条件综合分析报告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公司车间改建项目生产的工艺特点以及所涉及的物料特性,主要危险因素有火灾、机械伤害、触电、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噪声伤害、物体打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