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博山区中医院特检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
姓名 胡雪珊 性别 女 年龄 68 床号 住院号 82964 入院日期 2013.1.13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右腰部疼痛、肿胀就诊,查体局部腹壁红肿、按压疼痛明显。 讨论原因 超声描述: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层探及一实性低回声肿块,范围约2.4cm×0.9cm,边界清,边缘不规则,其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深约0.5cm×0.3cm,透声差,CDF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 超声结论:左腰部皮下软组织层实性肿块,其内可见粘稠液体(考虑脓肿形成)。 临床诊断:急性蜂窝组织炎。 探讨浅表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超声表现,总结其诊断要点。 讨论结果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 本病特点: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可感染,且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局部症状:病变局部红、肿、热、痛,并向周围迅速扩大红肿的皮肤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的界限,中央部颜色较深,周围颜色较浅 超声诊断要点:病灶局部组织结构紊乱,中心部呈不均匀中低回声影,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边界不清。 改进措施 浅表软组织急性炎症应注意各期(炎症水肿期、脓肿形成期)超声表现的特点和区别。 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3 年1 月18 日
31
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博山区中医院特检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
姓名 凤英 性别 女 年龄 22岁 床号 68 住院号 83366 入院日期2013.2.14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右下腹疼痛2天就诊,麦氏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 讨论原因 超声描述:右下腹:腹壁层次结构正常,右下腹麦氏区扫查探及一异常盲管状结构,范围约4.0cm×0.96cm,边界清,边缘规整,其内可见两个强回声光团,其后伴声影,大小约0.5cm×0.2cm、0.3cm×0.2cm,CDFI及CDE管壁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盆腔探及小片状积液暗区,厚约1.9cm。 超声诊断:右下腹异常盲管状结构,其内强回声光团(考虑肿大阑尾,粪石嵌顿可能,请结合临床)。 病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为年轻医师及进修医师提供典型阑尾炎病例,探讨化脓性阑尾炎声像特征和诊断要点。 讨论结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理: 亦名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受累,并形成小脓肿,阑尾肿胀明显,阑尾腔内积脓,浆膜高度充血并有脓性渗出物附着。阑尾周围腹腔内可见脓性渗出液。 声像图表现:阑尾腔内可大量积脓,阑尾可膨胀如囊,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也可出现强回声,为气体或粪石,可伴声影。周围可见强回声组织增多、包绕,为感染波及的脂肪、肠系膜及网膜组织。 回顾分析该病例超声声像图,阑尾壁明显增厚、边缘不规则,阑尾周围积液,支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理诊断结论。 改进措施 阑尾炎诊断重点和难点在于寻找右下腹盲管状结构,应充分利用高频线阵探头分辨率高的优势,探头适当加压,提高发炎阑尾的发现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3 年2 月18 日 32
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博山区中医院特检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
姓名 吴全宗 性别 男 年龄 68岁 床号 5 住院号 83664 入院日期 2013.3.15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颈部无痛肿块就诊,触之软,无确切边界。 讨论原因 超声描述:于右颈部皮下可探及一混合回声肿块,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低强不均,其内探及一大小约1.7cm×1.1cm的团状强回声,CDFI及CDE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PW示PS=5.5cm/s、RI=0.71;于颈正中偏左侧紧邻混合回声肿块旁探及两个实质性低回声结节,大小约0.6cm×0.4cm、1.2cm×0.4cm,界清,内部回声尚均,CDFI及CDE示结节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结论:颈前皮下多发肿块(性质待查)。 病理:表皮样囊肿并感染。 讨论结果 皮脂腺囊肿:可发生与皮肤或皮下,多分布在皮脂腺分布丰富的部位,和附近组织可粘连;如有继发感染,可化脓。囊肿壁由上皮组织构成,囊内物质由皮脂物质逐渐分解而成。 皮样囊肿:发生于皮下,柔软有弹性,大小不等,通常不与皮肤粘连,囊肿内层为多种表皮附属器。 临床上通常把表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肿统称为皮脂囊肿。 回顾分析本例超声影像,该混合回声肿块位置表浅,位于皮下脂肪层,其内团状强回声可能为堆积的脂肪回声,为其诊断要点。 改进措施 典型皮脂腺囊肿超声影像容易识别,但该病例因囊内混合脂肪高强回声,造成声像图不典型,诊断困难。在今后应吸取经验。 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3 年3 月27 日
33
超声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博山区中医院特检科疑难、危重病人临床讨论记录表
姓名 王芳 性别 女 年龄 22岁 床号 18 住院号 84036 入院日期 2013.4.10 简要病史及临床诊断 因发现乳腺肿物就诊,无明显疼痛,近一年增大明显。 讨论原因 超声描述:于右乳1点方向乳晕区及9点方向距离乳头2cm处、6点方向乳晕区分别探及实性低回声肿块,大小分别为3.0cm×1.4cm,3.7cm×2.4cm,2.2cm×1.0cm,于左乳外上象限探及实性低回声肿块,大小约4.3cm×1.7cm,边界清,边缘规整,内部回声均,CDFI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超声结论: 1.双侧乳腺内实性肿块(右乳多发,左乳单发,倾向良性,考虑纤维腺瘤)。 2.双侧乳腺增生症。 病理:双乳纤维腺瘤。 该病例肿块较大,存在血供,与乳腺恶性占位病变鉴别有困难,值得总结超声影像特征,培养低年资医师诊断思维能力。 讨论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发生囊性变时,需与囊肿内出血、感染相鉴别,纤维腺瘤以实性为主,囊性变多发生于病灶中心,呈不规则无回声区;后者以囊性为主,实性部分多沉积于囊底部。 该病例肿块较大,内部回声不均,易与乳腺恶性占位病变相混淆。肿块边界清晰,纵横比<1及血供稀少等特征支持良性病变的诊断结论。 改进措施 超声诊断实践中,应不断积累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经验,尤其年青医师不应从单个超声影像特征轻易下结论。 参加讨论人员签名 2013 年4 月27 日 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