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陈晓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三课时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并进行运用。《三角形的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一认识对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分类做好了知识铺垫。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会为其他多边形学习积累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三角形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建筑上都有三角形,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但是在认知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想象力不够丰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分类的过程,渗透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训练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观察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学法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为了让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会学,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等为辅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节课都处在“好奇”的氛围当中,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说一说它们各是什么角?(锐角、直角、钝角),接着在锐角、直角、钝角上都加一条线段,变成了三个三角形。(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并找一找三角的不同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总结(角各有大小,边长短不一),从而引出今天我们的课题,根据三角形各自的边和角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习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学习三角的分类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在按角和边分类的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操作,拓展知识,并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一起探讨角形分类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亲身体验,巧妙的抓住“角”“边”的特征。
2
1. 第一小组按角分类。
第一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按照下面的方法操作: (1)量一量:
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是多少度,确定是什么角。(锐角、直角、钝角) (2)比一比:
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白(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另外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或钝角)。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 (3)
分一分:
根据这一特点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并展示汇报结果。 (利用课件展示按“角”分类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2. 第二小组按边分类。 (1)量一量:
第二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相等,用直尺量一量三角形的三条边,从而发现三角变形有两条边相等,也有三条边相等。 (2)说一说:
3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