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语文 必修一 2014/9/10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6)于: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 )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⑥ 不拘于时,学于余。 7.必背文学常识:
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 ”,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2: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找出每段论断性的句子(明确提出关于从师的观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5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语文 必修一 2014/9/10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3.第一段是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4.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5.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6.第四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探究点3:逐段分析 完成以下填空题: 1.分析第1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责是“ ”, (3)择师的目的是“ ”, (4)择师的标准是“ ”, (5)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析第2段: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试分析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 a.纵比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作者的议论:
b.自比 :爱其子: 于其身: 作者的议论:
c.横比 :百工之人: 土大夫: 作者的观点: 3、分析第3段:
本段的分论点是 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4、分析第4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6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语文 必修一 2014/9/10
探究点3:深入思考: 1.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所有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它的主要批评对象究竟是谁?请说明理由。 2.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3.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4.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III.补充资料:
1.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收集错误,成长进步
7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 高一语文 必修一 2014/9/10
课后反思,学会总结
六、我的疑问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