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案:黄鼠狼又又
目标:
1、通过引导让幼儿学会从画面中主动获取信息,建构故事的意义,并通过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绘本的阅读体会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准备:
黑板、大图书、小图书人手一本,遮挡条,大夹子等。
过程:
一 、封面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出示封面,认识题目:黄鼠狼又又)
1、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俩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少数服从多数) 3、这只小黄鼠狼就是“又又”,看!他什么表情呀?爸爸、妈妈的表情怎样?(重点观察)
过渡:他们为什么这么生气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去书里找找答案。
二、 大图书阅读(故事前半部分) 第一页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小老鼠在干什么?他发现黄鼠狼了吗? 3.看黄鼠狼的表情,他发现小老鼠了吗?黄鼠狼发现了小老鼠,他会怎样做呢?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准备怎样行动。 第二页
1.小黄鼠狼在干什么?
2.他准备打电话给谁?(妈妈还是爸爸?)
3.疑问:小黄鼠狼不是要去抓老鼠吗?怎么又打电话给爸爸了呢?他想干什么呢?
4.那爸爸能不能接到电话?为什么?(引导幼儿比较电话号码)
5.这会,小黄鼠狼知道自己打错电话了吗?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猜测事情的发展)
过渡: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第三页
轻轻、慢慢地拿掉遮挡,停留5秒,让幼儿观察:原来电话打到了老鼠家。 1.接了电话小老鼠什么表情?
2.你觉得小黄鼠狼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才会让小老鼠如此害怕?(可让幼儿模仿)
3.听了电话,小老鼠们会怎么办?
过渡: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老鼠会怎么做。 第四页
1.小老鼠呢?
2.小黄鼠狼头顶为什么有个问号?
3.爸爸什么表情?为什么这么生气?他会怎么对小黄鼠狼说?(幼儿模仿)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黄鼠狼爸爸为什么那么生气了,那黄鼠狼妈妈又为什么那么生气呢?这就要请小朋友们自己到书里找找答案了。
三、小图书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1.边说边出示小图书: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相同内容的小图书,请你找一找妈妈生气的原因。
2.阅读习惯:注意翻书时我们用大拇哥、二拇弟捏着小页码一页一页地往后翻。看书时保持安静、爱惜书本。
3.指导幼儿阅读:下面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轻轻的拿起书安静的阅读。(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正确看书姿势)
4.你找到妈妈生气的原因了吗?妈妈为什么那么生气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提问)
5.带领幼儿一起看大图书,回顾故事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四、讨论并联系实际
为什么小黄鼠狼两次都打错了电话?说说自己做事时应注意什么?
《黄鼠狼又又》中的“又又”是一只糊涂、粗心的小黄鼠狼,由于他的粗心,好心办了坏事。这个故事很简单却很有趣,通过又又两次拨错电话号码把事情搞砸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做事不能粗心大意。只是怎么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呢?思前想后,我决定围绕“爸爸和妈妈生气的原因”这一点展开活动。而《黄鼠狼又又》的整个故事又正好可以分为前后相同的两部分。前半部分讲了爸爸生气的原因,后半部分讲了妈妈生气的原因。因此结合故事的大框架,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三大块:封面赏读、图书阅读、联系生活。
一、封面赏读
这本书的封面就是故事的结尾,它将三只黄鼠狼的情绪完全展现在了孩子们面前,让幼儿通过对结局的观察,联想故事的发生,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希望从中尽快找到答案。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然的想到这是发生在黄鼠狼一家之间的事情,为什么妈妈和爸爸会那么生气呢?孩子们有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小黄鼠狼打破了家里的花瓶;有的说:小黄鼠狼太顽皮被爸爸妈妈教育等等等等,虽然孩子们的猜测都与绘本内容无关,但是我们希望孩子更多的发散思维。 二、图书阅读
(一)大图书阅读——集体阅读
主要解决黄鼠狼爸爸为什么生气。在这一环节的结尾,我想让幼儿来模仿黄鼠狼爸爸怎么教育小黄鼠狼的,从而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是孩子们的反应较冷淡。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我只能以平行者的身份,示范模仿。可是模仿后却草草的收场了,没有再给孩子们表演的机会。 (二)小图书阅读——自主阅读
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找黄鼠狼妈妈生气的原因。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很好,也能较快的找出原因,但是细节观察的不够仔细。 三、联系生活
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升华,让孩子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得到一点启示。
整个活动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还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些能力强,能说会道的孩子身上,对能力较弱幼儿的关注度不够,这使得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更不高。这是今后有待提高的问题,如何让幼儿都能参与到其中,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