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kPa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 47 kPa (15 cmH2 O)时, 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1. 96 kPa (20 cmH20)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可测得肺动脉压(P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DIC的检测:当下列五项检查中出现三项以上异常,结合临床上有休克及微血管栓塞症状和出血倾向时,便可诊断DIC。包括:①血小板计数低于80 X 10'9/
L;②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3秒以上;③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 5 g/L或呈进行性降低;.3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和⑤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2%等。 治疗
治疗休克重点是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最终目的是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一般紧急治疗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病。保证呼吸道通畅。 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多巴胺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兼具兴奋。 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①体温>38 ℃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 3 kPa(32);④白细
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胞计数>12 X 109 /L或<4X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0%。注:具备以上2项或表现都可为SIRS。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有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 主要表现:CVP降低,回心血量减少,CO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经神经内分泌机制引起的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以及由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和病变。
1.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出现休克。严重的体液丢失,可造成大量细胞外液和血浆的丧失,以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
(1)补充血容量:一般维持在Hb在100g/g、HCT在30%左右。若Hb低于70g/L,可输浓缩红细胞。若急性失血量超过总量的30%可输全血。临床上可结合血压、中心静脉压来指导。 CVP 血压 正常 原因 血容量严重不足 血容量不足 处理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较强心、纠酸、扩管 多 正常 (2)止血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心功能不足或血容量不足 扩管 补液试验 2.感染性休克
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是外科多见和治疗较困难一类休克,本病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有高动力型和低动力型两种。 (1)临床表现 类型 发病率 致病菌 血管反应 失液 脉压 脉搏 尿量 皮肤温度 皮肤色泽 暖休克 高排低阻型休克 少见 冷休克 底排高阻型休克 多见 革兰氏阳性菌稳住,阴性菌少见 革兰氏阴性菌 以扩张为主 少见 >4kPa 有力、慢 >30ml/L 暖、干燥 红润 以收缩为主 多见 <4kPa 细速 <25ml/L 冷、湿 苍白、紫绀 延长 毛细血管充盈时1-2秒 间 神志
清楚 躁动、淡漠或嗜睡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表现
①速发型:是指原发急症在发病24小
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时后有两个或更多的器官系统同时发生功能障碍。
②迟发型:是先发生一个重要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如心血管、肺或肾的功能障碍,经过一段较稳定的维持时间,继而发生更多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防治原则 1. 2. 3. 4.
积极治疗原发病。 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3.防治感染。
改善全身情况和免疫调理治疗。
5.保护肠粘膜的屏障作用。
6.及早治疗首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正常成年人尿量为1000——2000 ml/d,若少于400 ml/d称为少尿,少于100 ml/d称为无尿。 病因引起ARF的病因可分为三类。 1.
肾前性:血容量不足,致心排出量降低,致肾血流降低,引起少尿。 2.
肾后性由于尿路梗阻所致,包括双侧肾、输尿管或孤立肾、输尿管周围病变以及盆腔肿瘤压迫输尿管引起梗阻以上部位的积水。 3.
肾性主要是由肾缺血和肾毒素所造成的肾实质性病变,约75%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
注意:以肾前性和肾后性的病因所致者,早期阶段仅仅是肾功能障碍
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而无严重的肾实质性损害,只有原发病因未及时纠正而继续进展,才会造成ARF。
临床表现临床上急性肾衰竭有少尿型ARF和非少尿型ARF,而少尿型ARF的临床病程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尿(或无尿)期和多尿期。 (一)
少尿(或无尿)期
六高:水,钾,镁,磷,氢,氮离子,四低:氯,钙,钠离子,尿。 水中毒是 ARF的主要死因之一。
高钾血症是少尿期最重要的电解质紊乱,是ARF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
多尿期
在少尿或无尿后的7-14天,如24小时内尿量增加至400 ml以上,即为多尿期开始。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额前和肢体水肿检查可以提示ARF的发生原因及评价目前水、电解质平衡和心脏功能的情况。 肾前性和肾性ARF的鉴别 诊断指标 肾前性 尿比重 >1.020 word精品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
肾性 -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