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语课程标准》下如何面对语法教学
2001年出版的新课标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过去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做法,要倡导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的任务中又指出:英语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适应了当今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要求,针对过去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双基而忽视能力、过分传授理论而轻视运用的弊端,把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到了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相应的对语法知识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则降为其次。但是笔者发现,在对新课标的实际操作运用中,很多教师对此理解不够准确,甚至很有偏差。他们认为,目前的英语教学就是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只要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语法教学则可有可无。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接触到的语言知识全靠死记硬背来吸收,但因其繁杂琐碎,很容易忘记,效果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将这些知识穿起来的“红线”――语法知识。因为语法教学同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合理传授,会使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教学产生神奇的效果。
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当今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个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指的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规则,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语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语法能力上,语法能力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创造口头和书面话语。学生具有正确的语法能力,才会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人们常说词汇是点,句子是线,文章是面,它们只有系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而系统整合的工具就是语法――语言的骨架。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可通过实物、情景、动作、形体语言和简笔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但随着教材深度难度的增加,语法能力在理解性的接受中的作用会愈加突出,语法能力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构建句子意义。例如1)There's a truck collecting rubbish outside.(外面有一辆收集垃圾的卡车)2)The teacher was satisfied with what he said.(老师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满意)上述句子, 1)中含有一个现在分词短语汇, 2)中有一个宾语从句。学生如果分析不了句子成分的话,含义自然不会明白,但若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句子的含义会顺应而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教学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从学习语言的角度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英语做为一种外语,自然有它不同于汉语的独特性。这些独
特性使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主要表现曲折附加成分方面。比如动词的变化(包括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时、过去分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的变化);名词的变化(包括数和格的变化);形容词的变化(包括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代词的变化以及汉语没有和英语相对应的冠词等。这与汉语不同的特殊性使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我们老师在图书馆里
Right: Our teacher is at the library.
Wrong: Our teacher at the library.(忽视系动词的用法) 他英语讲得很不错。
Right: He is good at speaking English.
Wrong: He is good at speak English.(忽视介词后动名词化的用法)
她和她父母在谈论那个问题。
Right: She with her parents i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Wrong: She with her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忽视主谓语相一致关系)
这些学生常犯的错误表明,学生语法知识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准确地运用英语,阻碍了他们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对语法的合理讲解归纳是大有必
要的。
三、把握英语语法教学尺度的必要性
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倡导通过体验实践来参考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法教学虽然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学习外语的主要方式。教师如果过分强调语法教学,会再次返回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因此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合理的把握语法教学的尺度,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对语法知识的前后安排,在呈现新的语法项目时从整体考虑,站在纵观的高度传授知识,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讨论活动等课堂形式对语法知识进行横向操练。在总体学完每个语法知识后,对其进行归纳拓宽、创新运用。这样语法教学就为实际运用语言提供了基础保障,使语言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法教学既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又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语法和语篇的联系
人们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语境就没有语言交流活动。语言的最大构成单位不是传统语法所说的句子而是语篇。语法教学内容同语篇教学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交流能力。因此结合语
法同语篇的教学应当是语法教学的最优选择。 (二)加强语法同会话的联系
语篇既可以是书面的形式又可以是口头的形式。语法教学之所以乏味,关键是难以引起师生互动的交流,而会话最能满足这种交流的需要。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上,句型操练是最常见的练习形式。在句型操练中,练习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已知的信息,练习双方没有传递和获取信息的意图,也不存在要填补的信息差,学生是在无交流愿望的状态下通过机械的重复来掌握语法知识的。这种缺乏信息差的操练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信息差的会话练习,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会话来操练语法结构,努力做到形为意用,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语法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理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全新做法时,一定要合理的把语法教学有机地渗透在交际活动的框架内,把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含有语法知识点的活动,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进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学习,使语言形式和语意概念以及语篇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语法知识的系统性,讲解要注意趣味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语法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样,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一定能达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