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容器内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多 B.乙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d容器内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多
C.利用乙装置探究的是当电压、通电时间一定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D.将甲、乙装置串联在电路中,通电一段时间后,b容器内电热丝放出的热量最多 D 【解析】 【详解】
A.甲装置中ab容器中电热丝串联,因此电流相等,根据公式Q?I2Rt 可知相同时间内电阻越大发得热越多,因此b容器内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乙装置中,由于右侧2个5Ω的电热丝并联,再与左侧5Ω的电热丝串联,所以,左右密闭容器中电热丝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右侧两电阻并联后和左侧电阻串联,即左侧容器中电热丝的电流大于右侧容器中电热丝的电流,由焦耳定律Q?IRt知左侧c容器内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
C.由乙装置知道,右侧2个5Ω的电热丝并联,再与左侧5Ω的电热丝串联,故左右密闭容器中电热丝的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但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同,电压也不同,无法完成实验.故C错误;
D. 将甲、乙装置串联在电路中,电阻丝a、c、d电阻相同,通过a、c的电流相等且大于通过电阻丝d的电流,所以a、c产生的热量较多;通过电阻丝a、b的电流相同,电阻丝b的电阻大,根据公式Q?IRt可知,b容器内电热丝放出的热量最多,故D正确.
10.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
22
A.p1>p2 B.p1 【解析】水和酒精在混合前与混合后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不变的,且容器又是直筒形容器,故容器底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变,选C。 考点:液体的压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在表面粗糙的斜面上,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下滑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动能不一定增加 B.物块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C.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D.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 BD 【解析】 【分析】 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结合物体运动的情况,可判断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详解】 A、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下滑,则A做加速运动,则其速度变大,动能一定会增加,故A错误; B、由于下滑时物体的高度一直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 C、由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不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故C错误; D、由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将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并没有都转化为动能,因此,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D正确. 故选BD.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且要知道在本题中摩擦力是不能忽略的. 1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 B.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软木塞从试管口飞出时,软木塞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丁图:橡胶塞被推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ACD 【解析】A. 甲图:抽去玻璃隔板后,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是气体的扩散现象,A正确; B. 乙图: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软木塞从试管口顶飞,故B错误; C. 丙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的玻璃板,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C正确; D. 丁图:橡胶塞被推出时,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瓶内产生白雾,D正确。 选ACD。 点睛;本题四个图都与分子运动有关,要牢记分子运动所产生的现象,由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存在物体才具有内能,在内能与机械能转化时,注意搞清楚方向。 13.将“6V 3W”和“6V 6W”的两只灯泡 L1和L2 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A.电源电压为12V时,两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 B.两个灯泡发光时,灯泡 L1比灯泡 L2亮一些 C.灯泡发光时,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D.灯泡 L1正常发光时,灯泡 L2的实际功率是1.5W BCD 【解析】 【详解】 由P=UI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I1= P3W1==0.5A, U16VP26W=I2==1A, U26V由I= U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 RR1= U16V==12Ω, I10.5AU26VR2===6Ω; I21AA.因两灯泡的额定电流不相等,所以,两只灯泡不可能同时正常发光,故A错误; C.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能正常发光的灯泡为额定电流较小的L1,电路中的最大电流 I=I1=0.5A,故C正确; B.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由P=I2R可知,L1的电阻大,实际功率大,灯泡较亮,故B正确; D.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灯泡L2的实际功率: P2=I2R2=(0.5A)2×6Ω=1.5W, 故D正确.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所示的各种透镜中,能够会聚阳光的是图______所示的透镜(选填序号)。在阳光照射下,湖面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_____方式改变其内能。若5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C,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焦。[c水?4.2?10焦/(千克??C)] 3 ad 热传递 4.2?104 【解析】 【详解】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由图可知a、d是凸透镜,对阳光有会聚作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在阳光照射下,湖面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5千克水温度升高2℃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5kg×2℃=4.2×104J。 15.2018年6月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丁运载火箭将国内第一颗搭载了能有效辨别作物类型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高分六号”发射升空。火箭通过向下喷射气体从而获得向上的动力,这是因为_____;运送火箭的车辆装有很多轮子是为了_____,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增大受力面积 【解析】 【详解】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点燃后,火箭向下喷出大量的气体,给气体向下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给火箭一向上的作用力,使火箭向上运动;运送火箭的车辆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16.如图是某电器设备的部分电路,电源电压U=4.5V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6W”字样,已知闭合开关S1和S3时,电路消耗的功率为2.025W.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在0﹣20Ω内可调,只闭合开关S2,在保证电表安全的情况下,灯泡L消耗的电功率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