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果运行中的架空乘人车突然停车后,要查明停车原因,原因查明并处理后恢复运行。
8、在架空乘人车运行中发现联周器有轴向串动时,检查联轴器连接螺栓和电机底座螺栓是否损坏或松动,如发现损坏和松动应立即处理。
9、如果传动部分发生故障,应及时停车将问题反映给机电检修人员,检查减速箱、主轴、电机、联轴器等,操作人员配合检修人员处理好后方可动车。
10、如果控制部分发生故障,检查电控保护系统和控制柜是否正常,若需要紧急开车,则要将保护的电路短路开车即可,待问题解决后恢复该电路。
第十二章 避灾路线及其它灾害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 避灾路线
一旦井下发生事故时,人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所处的位臵按照不同的路线进行安全撤离。
一、水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1.采煤工作面水灾事故避灾路线
1010工作面→1010机巷→南一底板运输斜巷→南一底板行人斜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2.掘进工作面水灾事故避灾路线
8103机巷→北翼中部六车场→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地面 Ⅱ22-4底抽巷→Ⅱ22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六区段8煤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1010机巷→南一底板运输斜巷→南一底板行人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1010风巷→南一底板运输斜巷→南一底板行人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1011机巷底抽巷→南一底板轨道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Ⅱ823机巷→Ⅱ22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Ⅱ823风巷联络巷→Ⅱ23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北三回风巷→-665~-605m北翼回风巷→轨道巷与回风巷联巷→北翼轨道巷→-665m水平车场→行人七联巷→北翼运输机巷→北运行人联巷→井底车场→副井等候室→地面。
-665~-615m北翼胶带机斜巷→-665~-615m北翼轨道与胶带机巷联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665~-615m北翼轨道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六、七区段底抽巷联巷——→七区段8煤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北翼行人七联巷→北翼运输机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地面
38
1011机巷→南一底板轨道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8101外段切眼—→8101机巷(或风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二、火灾、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避灾路线 1、采煤工作面火灾事故避灾路线
1010工作面→1010机巷→南一底板运输斜巷→南一底板行人斜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2、掘进工作面瓦斯、火灾事故避灾路线
8103机巷→北翼中部六车场→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地面 Ⅱ22-4底抽巷→Ⅱ22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六区段8煤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1010机巷→南一底板运输斜巷→南一底板行人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1010风巷→南一底板运输斜巷→南一底板行人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1011机巷底抽巷→南一底板轨道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Ⅱ823机巷→Ⅱ22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Ⅱ823风巷联络巷→Ⅱ23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北三回风巷→-665~-605m北翼回风巷→轨道巷与回风巷联巷→北翼轨道巷→-665m水平车场→行人七联巷→北翼运输机巷→北运行人联巷→井底车场→副井等候室→地面。
-665~-615m北翼胶带机斜巷→-665~-615m北翼轨道与胶带机巷联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665~-615m北翼轨道巷→-665m水平车场→北翼七联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六、七区段底抽巷联巷——→七区段8煤底抽巷—→北二轨道大巷→北翼行人七联巷→北翼运输机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地面
1011机巷→南一底板轨道斜巷→南一底板轨道巷→南翼轨道大巷→副井→地面
8101外段切眼—→8101机巷(或风巷)—→北翼运输巷→北运行人联巷→副井等候室→副井→地面。
第二节 矿井其它灾害的预防和处理
1、冒顶事故的应急处理 发生顶板事故后,遇险人员应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石块(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
39
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救护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应主动听从灾区中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指挥,团结协作,遇险人员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组织加固冒落地点和人身躲避处的支架,戴好自救器,打开压风管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浓度,但要注意保暖,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
2、气体中毒的应急处理
迅速把受难者抬到新鲜风流和周围支架完好、安全的地方。在搬运途中,如仍受到有害气体的威胁,急救人员和被救人员均应戴好自救器。
若遇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要立即给中毒者闻氨水解毒,并解开衣服,搓摩他的皮肤,使他温暖以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心跳也停止了,就要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按摩,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若遇硫化氢中毒,在进行人工呼吸以前要用浸透的棉花或手帕盖住他的口鼻。
在救护中,急救人员一定要沉着,动作要迅速,在急救的同时,请求矿上派医生前来救治。
3、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迅速切断电源,不要让电流再在伤员身上通过。在触电者没有脱离电源之前,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后,要把他抬到新鲜风流中,并根据不同情况立即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进行抢救。抢救行动要动作讯速,争分夺秒。
第三节 紧急避险
避难硐室等避险设施是煤矿井下发生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无法逃脱时的最后保护方式,为被困矿工提供维持生命环境,取得与外界的联络,以获得逃生方式或等待救护队到达,促进获救的成功率。当发生瓦斯灾害时,遇险人员应首先选择逃离,只有在逃生路线被堵或逃生不能的情况下才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待救。 我矿北翼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于~665m水平车场与北二轨道大巷交接处,具有2个安全出入口。硐室总面积约194㎡,长53m,宽4m,高3.3m,包含前后两个过渡室面积28㎡,生存室面积约166㎡,可为100人提供持续96小时的安全防护。
南翼采区永久避难硐室位于南一底板轨道巷与南一底板运输斜巷之间的砂岩中,具有2个安全出入口。硐室总面积192.2㎡,长51.5m,宽3.6m,高3.3m。包含前后两个过渡室面积31.2㎡,生存室面积161㎡。可为100人提供持续96小时的安全防护。
永久避难硐室装备有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等。
各采掘工作面每500m均设臵一个临时避难硐室。硐室内配备压风自救装臵、供水管路、自救器、电话。
当灾害发生时,根据地面指挥平台的命令,采区大巷及采掘巷道口零散作业人员进入永久避难硐室。最先进入永久避难硐室人员,按照进入避难硐室人员的级别承担指挥任务(由级别较高人员指挥,同级别人员按照通风、机电、采、掘、运输、其他区部先后排名顺序排定级别)。承担指挥任务人员负责组织进入永久硐室内人员的秩序、操作流程、人员分工。按照顺序启动永久避难硐室内部的设
40
备、设施,保持永久避难硐室内部环境正常,人员情绪稳定。利用永久避难硐室内部的通讯系统向地面指挥平台汇报。根据调度指挥部命令开展应急救援指挥操作。进入永久硐室后,按照《永久避难硐室避险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若矿井压风系统中断或破坏,立即开启氧气瓶向硐室供氧,利用空调风机及空气净化装臵控制避难硐室内部环境。在具备调度井下避难硐室的条件下要及时掌握井下避难硐室的情况,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并对井下避难硐室进行调度。
附表: 表一:井上消防材料库备品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备品名称 清水泵 泥水泵 管钳子 木锯 平板锹 10 L泡沫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8 kg干粉灭火器 风筒布 水泥 水玻璃 ?100mm钢管 ?150mm钢管 ?200mm钢管 ?75mm胶管 接管工具 ?15mm胶管 ?10 mm胶管 风镐 单位 台 台 把 把 把 个 个 个 m t t m m m m 套 m m 台 数量 2 2 8 4 8 12 10 10 500 5 2 500 100 50 500 4 500 500 4 备注 1 存放于设备库中 存放于设备库中 焊成快速接头 焊成快速接头 焊成快速接头 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