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学期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和《整理与复习》,还包含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两个实践活动《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教材结合各单元教学内容还特别设置了“动手做”“你知道吗” 以及“思考题”等栏目。在大部分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和期末的“整理与复习”中还安排了“评价与反思”或“自我评价”,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教材内容简析
上述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分别归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百分数》。
“数的认识”安排了百分数,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相改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根据国家规定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应纳税金额和可得利息金额;解决有关折扣的问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或分数问题。
“数的运算”安排了三个单元,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中,第二、三单元主要教学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及其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分数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同时在分数乘法单元中还安排了倒数的认识。在分数除法单元中安排了比的知识: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应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假设(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主要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体积、容积单位以及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这一单元中,还安排了一个探索规律的内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没有新授内容,但统计的思想方法穿插在其他领域内容里,结合着解决问题适当加以应用。如认识百分数时,教材多次选择相关的统计数据作为学生学习百分数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百分数作为一个统计量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又如实践活动《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中,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等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主要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2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树叶中的比》和《互联网的普及》。
(二)教材编写特点
1.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认识现实空间的范围,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探索有关形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提供支持。教材专门安排例题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用二维的平面图形描述三维的立体图形的方法,更加准确地把握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探索规律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把一个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不同情况以及隐含的简单规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感受归纳和符号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合理安排计算教学,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并不是学生不会按照法则进行计算,而是法则的得出很不容易。改进除法法则的教学方法,使形成法则的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是《分数除法》单元教材编排的一个亮点:教材安排很细致,先是分数除以整数,再是整数除以分数,然后是分数除以分数,逐步形成包摄性很强的法则。分数除法一般转化成分数乘
法计算,转化的方法是乘除数的倒数,例1到例4都教学这样的转化。前两道例题在操作中开展形象思维,体会转化是合理的;后两道例题通过猜想与验证,理解转化是必然的。这样的编排循序渐进,使法则的教学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不仅是形成知识技能,还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载体。在《分数除法》里教学比的知识,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个亮点。小学数学把两个数的比看作这两个数相除。显然,在教学除法时可以安排比的教学。比与除法有关,除法与分数有关,那么比与分数应该也有联系。分数和比的融合能够加强对分数的认识,从分数联想它能反映的比,丰富了分数的含义,扩展了解决分数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很相似,利用分数性质可以约分或通分,利用比的性质可以化简比,其中的内在联系以及技能的相互对应,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和认识数学概念和方法,并把学得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的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让学生计算做纸盒、鱼缸、饼干盒商标、影集封套等需要的材料,计算石料、木料的体积,计算储物柜、冷藏车车厢的容积等实际问题;《百分数》单元从生活现象中选取与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逐步展开教学,安排了纳税、利息、折扣等实际问题的教学等。学生在学习中能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优化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体系中的教学难点之一。本册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精当的安排,既体现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又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一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分别安排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两个单元,且分数除法实际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列方程解答。第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安排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个单元,而且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对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第三,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与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相结合,且重点引导学生列方程解答。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相关的数量关系,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更顺畅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5.精心设计对比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科书在编排练习时,特别注重安排题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体会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学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体会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百分数实际问题时,通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总数和一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求另一部分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加深对百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通过对稍复杂的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沟通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等等。教材编排这样的题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这些题组,要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同组两题的数量关系,看到相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推理方向,体会分析数量关系的要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能联系分数的意义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与分数、比、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比和百分数意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和容积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能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
综合、猜想和验证、归纳和类比等活动,进一步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探索简单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问题解决方面
(1)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画图描述问题的方法以及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几何直观,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列方程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积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和价值,感悟模型思想。
(4)在应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建议
(一)全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计算教学借助画图理解算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中要做到算理和算法并重,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实物图、线段图等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原理,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尤其是相应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设计好每次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