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
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前准备
杨桃图片 录音带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孩子们喜欢吃水果吗?同学们,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水果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你们想了解有关杨桃的知识吗?阅读课后的资料袋,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大家对杨桃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伸出小手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画杨桃)齐读课题。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请大家仔细,认真地听录音,想想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2、指导朗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能用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比“认真、老实”的程度更深。
3、师质疑:我为什么会这么认真地画?生:因为他记住了爸爸的话(或者教诲)。(一旦学生没有找到: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听谁的话——老师、爸爸妈妈的话,那课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样教育我的呢?)引出父亲说的话,指导朗读。
4、正因为我记住了父亲的话,所以我画出来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画成五角星?
“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我为什么会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5、同学和老师对我画的画各是什么态度?
(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老师是怎么做的? (2)老师在审视我画的杨桃,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老师想看看坐在“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当老师看完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像不 像?”同学们怎么说的?(生:不像!) 师:那像什么(生:像五角星!) 出示对话一,自制课件,指导朗读。
(4)老师听完同学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6、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生:因为老师发现同学们没有站在我的角度观察到杨桃的形状,他们只是盲目的嘲笑我。
7、后来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出示对话二,自制课件,指导朗读。 8、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前面那段对话同学们是在讥笑我,而后面的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吞吞吐吐了。 师:前面的“不像”是指什么? 生: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 师:后面的“不??像”呢? 生:大家认为“我”画对了。 师:前面的“像五角星”是什么意思? 生:同学们笑“我”画错了。 师:后面的呢?
生:“我”画对了,确实像五角星。 9、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10、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师:这次对话后老师的情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和颜悦色。 师:做一做这个表情。 学生作出“和颜悦色”的表情。
师: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生:同学们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老师说的这段话,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观察某个同学)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 的影响。板书:实事求是)与父亲的话相呼应。 1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板书:一生受用) 三、总结全文 四、课后拓展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实事求是?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试背诵。 五、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看到什么样,就画什么样
老师 (实事求是) 我 一生受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