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一、单项选择题(大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推动下,全纳式教育兴起于( D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托幼机构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三制”指的是( B )。
A.园长负责制、末位淘汰制、结构工资制 B.园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 C.全员聘任制、末位淘汰制、结构工资制 D.全员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园长负责制 3.明确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的法规是( D )。
A.《儿童权利公约》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幼儿园工作规程》 4.儿童的第一个教养场所是( D )。
A.社区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家庭
5.美国怀特教授认为:四种教育基础的每一种——语言发展、好奇心、智能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是( B )。
A.6个月—1岁 B.8个月—2岁 C.10个月—3岁 D.3—6岁
6.托幼机构由专职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实施教育,体现了托幼机构的( D )。 A.社会性 B.群体性 C.计划性 D.专业性 7.成熟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皮亚杰 B.艾里克森 C.格塞尔 D.华生 8.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 B )。 A.管理者 B.扶持者 C.评估者 D.强化者
9.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一般是指( D )。 A.教育机智 B.教育技能 C.教育方法 D.教学效能感
10.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特征与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判别与处理幼儿的一般问题,开始能够掌握和“控制”局面,此时的教师处于( B )。
A.顺应阶段 B.适应阶段 C.发展阶段 D.专业化阶段 11.1979年,开始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的发展问题的是( D )。 A.勃朗费勃朗 B.皮亚杰 C.福禄贝尔 D.劳伦斯·克雷明 12.幼儿园操场要足够大,人均不应少于( B )。 ..
A.1平方米 B.2平方米 C.3平方米 D.4平方米 13.幼儿园活动室的通风应以( A )。
A.自然通风为主 B.电扇通风为主 C.空调通风为主 D.换气扇通风为主
14.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体现的是( D )。 A.适合性原则 B.挑战性原则 C.动态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15.下列哪项不是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是( B )。
A.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B.避免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C.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D.参与幼儿的活动 16.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 A )。
A.人际关系 B.社会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17.混龄编班具有同龄班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 B )。
A.节约教师资源 B.真正实现因人施教 C.节约活动场地 D.节约经费开支 18.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是( A )。
A.榜样 B.表扬 C.惩罚 D.训诫 19.主张课程即目标的是( A )。
A.博比特 B.麦克唐纳 C.杜威 D.坎萨 20.陶行知创办幼儿园的理念是( D )。
A.知识教育 B.劳动教育 C.活动教育 D.生活教育 21.行为主义是西方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产生于( B )。
A.1903年 B.1913年 C.1923年 D.1933年 22.20世纪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了( B )。
A.提前开端计划 B.0-8岁儿童最优教育方案 C.确保开端 D.全纳式教育 23.斯宾塞的代表作是( D )。
A.《价值论》 B.《课程》 C.《泛教育论》 D.《教育论》 24.过程模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而产生的课程模式是( B )。
A.预成课程 B.生成课程 C.活动课程 D.主题课程 25.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是( B )。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合作教学 26.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始于( C )。
A.18世纪40年代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27.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是( A )。
A.因人施教 B.全纳式教育 C.教育机会均等 D.义务教育 28.方案设计法的四个环节是( A )。 A.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成果、评价成果 B.制定计划、展示成果、实施计划、评价成果 C.展示成果、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成果 D.展示成果、评价成果、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29.教育评价制度和理论的真正形成和发展始于( C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后半叶 D.20世纪初期 30.190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所由官方开办的托幼机构( B )。
A.湖南幼稚园 B.湖北幼稚园 C.武昌幼稚园 D.北平幼稚园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学前教育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2.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3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
34.活动模式:是“因人施教”的一种幼儿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幼儿亲身参与、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学习活动,如操作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生活活动等,通过主体的“做”进行学习,获得生动的知识经验。
35.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37.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答:(1)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
(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38.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 答:(1)互动性。 (2)民主性。 (3)互主体性。 (4)分享性。
(5)激励性。
39.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答:(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幼儿班级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40.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则。 答:(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 (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求失。 (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
(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 四、论述题(第41题13分,第42题12分,共25分)
41.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结合实际论述幼儿园物质环境的重要作用。 答:(1)促进幼儿各种感觉、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的发展。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帮助幼儿积累科学与数学经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4)促进幼儿创造,想像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5)促进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发展。
(6)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42.结合实际论述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略。
五、应用题(10分)
43.试对我国现行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