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时作业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6 13:13: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时作业6 鸿门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飨.士卒(xiǎnɡ) 鲰.生(zōu) 卮.

酒(zhī) B.楚左尹.(yǐn) 说.我曰(shuì) 刀俎.

(zǔ) C.目眦.

(zì)

要.项伯(yāo) 数.

目项王(shuò) D.参乘.

(shènɡ)

置车骑.(qí) 芷.

阳(zhǐ) 解析:“骑”应读jì

答案:D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亡秦之续.耳?老路,覆辙,动词当做名词用???毕礼而归

.之?回到,一般动词?B.???拔剑撞而破.之?使??破,使动用法???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使动用法?

C.???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像蜂一样,名词做状语???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名词活用做动词?

D.???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一样,名词做状语???若入前为寿,寿.

毕?祝寿,名词活用做动词?

解析:续,继续,动词做名词;归,使??回到,使动用法。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拔剑撞而破.之 D.素善.

留侯张良 解析:A、B、C三项为使动用法,D项是形容词作动用。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沛公军.霸上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范增数目.

项王 (4)籍.吏民,封府库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项伯杀人,臣活.之A. (1)(3)(4)/(2)(5)/(6)(7) B. (1)(2)(5)/(3)(4)/(6)(7) C. (2)(6)(7)/(3)(4)(5)/(1)

( )

( )

( )

( )

(7)爽.心悦目 D. (3)(6)/(5)(7)/(1)(2)(4)

解析:A项的用法分别为: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 答案:A

5.下面各句中的“为”按意义作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何辞为 ③为之奈何 ④公为我献 ....⑤为击破沛公军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②⑥/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被动;②语助;③“对”;④⑤替;⑥认为,动词。 答案:B

6.下面各句中加点的都是名词,全都作状语的一组是

( )

(1)乃夜驰之沛公军 .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6)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7)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A.(1)(4)(6) B.(1)(2)(4)(7) C.(1)(3)(5)(8) D.(2)(3)(5)(7) 解析:(1)(2)(4)(7)均为名词做状语。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属今为之虏矣 .

A.今者有小人之言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解析:与例句同,都作代词,代人;A项结构助词“的”;C项动词,到;D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

8.下列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被”是“穿”的意思,不是被动句的标志;A、B、D三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式。 答案:C

9.“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无伤向项羽密报刘邦“珍宝尽有之”,而范增却说刘邦“财物无所取”,项羽觉得曹无伤说了假话,于是借刘邦的刀杀曹无伤。

B.项羽说的这一句话很愚蠢,等于自毁耳目。

C.这是司马迁刻画项羽性格的最深刻的一笔,写出了项羽直来直去,心口如一的个性。 D.项羽说这话前未经深入思考,事后他很后悔。 解析:正确评价了作者善于利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A项分析夸大了项羽的智谋,不符合人物性格;B项分析又贬低了项羽,不合实际;D项分析中的“后悔”在文中无依据。

答案:C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2)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 (营垒,军营) .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 (通“懈”,松懈) .

解析:葬:这里指厚葬。 答案: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①沛公之.A.?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①沛公欲以.B.? ?②欲以客往赴秦军?.?①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C.?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①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D.? ?②扣舷而歌之?.

解析:A项“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均为介词,表示对象,译为“率领、带领”。C项“与”前者是介词,表示对象,译为“和、同”;后者是连词,表示并列,也译为“和、同”。D项“而”均表示修饰,不译。

答案:C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辕,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①是说在沛公出辕的时候,张良所采取的行动,③是对沛公的希望,不能表现出其运筹帷幄的特点,⑥是说张良平时的做法。

答案: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解析:“让沛公带兵攻击”不对,张良没有这样特别安排。只是提出了“趁敌方松懈而攻打”的建议。

答案:B

搜索更多关于: 课时作业6 的文档
课时作业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sln9nz0t2wkqq4m2n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