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1 7:07: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卡修斯4岁,她是由一位老保姆带大,老保姆她十分娇惯她,从不责骂。卡修斯对这位老保姆也很依赖,总是呆在家里,难得出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里来了客人,卡修斯很少开口说话,常常躲在老保姆的后面,显得胆小害羞。

入园时,卡修斯见了老师表现胆怯,不说话,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妈妈向老师解释说,女儿生来胆小,怕陌生人,入园整天哭泣,后来渐渐不哭了,偶尔能勉强与小朋友玩游戏,但很少开口说话,上课时,对老师的提问卡修斯只是哭泣而不作答。平日里,卡修斯多数时间表现为深默不语。老师心中纳闷,说她是哑巴。她确会说话,说她呆,她玩游戏并不蠢,老师便向家长反映了卡修斯在幼儿园的表现,并询问卡修斯在家的情况,她父母说,卡修斯小时候生长发育良好,11个月能走路,1岁能说话,现在能算5以内的加减法。在家里,卡修斯有说有笑,会唱在幼儿园教的歌,能告诉大家在幼儿园玩了什么,有时还与邻居较熟悉的小朋友说话,玩耍,听了这些情况,老师更加疑惑不解。

无奈,家长带卡修斯去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心理医生通过详细询问与检查,最后确诊:卡修斯患了“选择性缄默症”

老师了解后,对她更加耐心、热情,引导她逐步适应环境,给她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同时,卡修斯的父母也开始注重培养她的自主性,鼓励她多与人交往,给她更多机会自己去做事情,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卡修斯也渐渐活泼起来。

案例88 印度狼孩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小的约2岁,取名阿玛拉很快就死去了,大的约8岁,取名巴玛拉,当时她的智力水平仅仅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的智力水平,她不会说人话,只能做狼嚎,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爬行,害怕强光,害怕水火,不让洗澡,不让穿衣,不吃人手里的食物,而只吃扔在地板上的肉,经过精心的照料和教育,她两年学会了站立,四年学会了6个单词,六年学会了走路,七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同时学会了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到17岁临死时,还仅仅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水平。

案例89 风的认识

长沙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 “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一位老爷爷挑着一担粮食走在路途中,天气很热,你们帮老爷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老爷爷凉快凉快?”结果,幼儿的答案只有三个,即:电风扇、空调和吃冰激凌。

案例90 不同的答案

当教师给幼儿出示一个圆形中央一个小点的图案并问幼儿像什么时,幼儿会有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

案例91 学前心理学的重要性案例

1.为了吸引孩子的眼球,个别动画片中充满了暴力的场面。

2.家长要求3岁的佳佳每天做数学题,佳佳做不好,也不愿意做,家长很生气,不断训斥和责骂佳佳。

3.有位幼儿教师费了很多工夫,将活动室布置得绚丽多彩,可是她在组织孩子们集体活动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到她的要求上来。

案例92 “淘气包”的转变

有位老师刚接一个新班,班上一名幼儿是有名的“淘气包”。班上组织集体活动时,他或是满屋子乱跑,或是在地上乱爬,或是钻到桌子底下,或是跑到小朋友的座位旁边,使老师十分头疼。在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节奏感非常强。在学习一段较难的按节奏谱拍手时,别人都没有拍对,惟独他拍得好。老师请他带小朋友拍,这时,他连上立即表现诧异,当确认是请他时,他激动得站起来,把椅子都踢翻了。他紧张地看一看老师,见老师没有批评他的意思,于是走到老师身旁,认真地完成了任务。老师当众表扬了他,他高兴极了。从此,这个孩子突然地转变了,变得有自尊心,需要被肯定和信任,老师按儿童心理规律办事,他立即表现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案例93 观察法案例一

米歇尔.兰姆等人曾用观察法考察了同伴强化因素对儿童性别差异发展的作用。他们采用时间取样策略,在幼儿园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对每个孩子每次观察10分钟,共观察3~6次,观察过程前后持续几个星期。观察中主要记录两种类型的行为事件。一种是性别化的行为,如男性类型活动包括玩汽车、攀爬、追逐、穿男式服装,女性类型活动包括玩炊具、玩洋娃娃、艺术性活动;穿女式服装。另一种是儿童同伴对这些性别化行为的反应,包括强化和惩罚。研究者将强化分为7种,如表扬、肯定、遵从等,惩罚包括批评、反对等5种。

案例94 观察法案例二 实例一:A教师

观察对象:小一班 黄点点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4日

今天上午,我请每个小朋友说一个儿歌,点点坐在座位上哭了,问了半天也没说话,可能是不会说。

2005年10月25日

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脱衣服时,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会脱衣服。 2005年10月26日

今天中午吃牛肉,点点又哭了,原来是不爱吃牛肉。 分析与措施

点点是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按理说,对幼儿园生活该适应了。可在班上,一整天也听不到他讲一句话,遇到问题总是哭。向家长了解,据说,点点是奶奶带大的,三岁了才会讲话,再加上胆子小,内向,所以有了问题就会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语言培养,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进一步同家长取得联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做些努力。 实例二:B教师

观察对象:中二班 胡辛峰 观察记录 2005年10月23日

早晨,我正忙着接待来园的孩子,胡辛峰来了。他哭着对爸爸说:“爸爸,你天天来接我回家睡觉。”爸爸说:“不行,我得上班。”“那爷爷接。”“不行,爷爷走不动了。”胡辛峰拉着我的手:“老师,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尽管忙,我还是把他搂在怀里。他两只小手紧紧地抱着我,把头贴在我的胸前。过了一会儿,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了,说:“老师,放下我吧!我好了。” 分析与措施

胡辛峰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饥饿,在寻找成人的爱和安慰......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体谅、理解孩子,帮助他度过情感饥荒”。

案例95 实验室实验案例一

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对5~8岁儿童作过一项研究。实验的基本做法是这样的:一名女试验者把儿童单独地从教室带出来去玩玩具,在去游戏室途中,试验者告诉被试她要去图书馆办点事,让被试在离图书馆不远的一个房间等她。在等待时间儿童可以看看电视。播放的电视短片的内容是一个成年男子对一个玩偶作出各种攻击性动作(用木锤击打玩偶)。电视结束后,儿童被试被带到游戏室并被留在室内玩15分钟。游戏室内有一些攻击性的玩具,可用来作出模仿的或非模仿的攻击行为(其中包括一个玩偶),也有一些非攻击性的玩具。试验者通过安装在游戏室墙壁上的单向玻璃隐蔽地观察被试儿童的行为,并记录儿童所表现的各种攻击行为。

案例96 罗森塔尔效应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

案例97 教育干预实验案例

奥登曾对孤独儿童进行教育干预实验。研究者将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由成人进行教育指导,传授一些社会交往机能;第二组与同伴一起游戏,练习社会技能,但不予教育指导;第三组为控制组,先不做任何处理,在游戏之后再给予指导。实验持续4周,实验前后均采用社会测量法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经过教育指导的第一组被试社交能力的提高比其余两组多,经过测量他们在同伴中的社会地位由明显提高。一年以后的追踪测查发现,第一组儿童社交能力有持续进步的迹象。

案例98 谈话法案例(皮亚杰)

主题:“云彩为什么会动?” (一)

问:你看见云彩在走吗?为什么它在走? 答:我们走的时候,它们也跟着走了。 问:你能使它们走吗?

答:每个人都可以,当人走的时候,它也走。 问:当我走着,你站着不动,云彩也在走吗? 答:是的。

问:在晚上,每个人都睡觉了,云彩还在走吗? 答:是的。

问:但是,刚才你对我说,当有人走路的时候,云彩才走的。

答:他们总是在走的,当猫在走的时候,还有狗,它们使得云彩也跟着走。

(二)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 的文档
《学前心理学》教学案例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zv00ylts6i8ss1cmrm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