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塔城市三小 朱相臻
本课题旨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教育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预防、激发模式。探索预防 “学困生”产生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规律。
课题组希望通过, 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形成多形式、多格调的课堂结构;使学困生能主动去学习,学有所得,师生间互切互磋,共同提高。从而鼓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怕学到乐学。对部分教育存在问题的教师产生影响,促使其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方法,提升师德修养,从教师和学校一头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并以此引起社会、家庭对学困生问题的关注,共同为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营造氛围。
一、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课题组成立以后,课题组全体成员就着手制订研究方案和计划,摸底调查,确立研究范围,并讨论制订相关表格。集中调查研讨了学困生成因,确立了研究重点,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难题。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其以往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对其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对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根据课题组对三年级学习困难生情况的调查了解,我
们分析出了学困生的成因如下:
1、未知知识的长期积累,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崩溃。 2、学习方法不当,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知识点难度的逐年提高与学生解决能力构成矛盾,造成不知如何学习。
4、学习的意志品质欠强,不良的学习态度。
5、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点、在心智活动、认识活动上存在缺陷。
6、教师的传统教学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在研究初期,我们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学习方式的调研,调研发现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很难一下子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自主性学习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学习自控力较差,主动性不强,个性不足等。他们追求自主的心理倾向较为明显,但他们在行为上又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有些学生离开了教师或家长的督促,难以及时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二)、对学习困难生的预防与转化策略研究方面的指导思想是: 本课题将研究的重点应放在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策略上,我们认识到:
1、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层次交叉的,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困生点滴的变化,分析变化背后的对学困生兴趣激发工作有利的因素,发现他们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发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并不吝啬地加以放大,引导和激励。
2、以和谐发展思想为指导,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
3、用情感上的关爱去感化学习困难生的心灵。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宽容地对待学困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呵护他们的脆弱敏感的内心,千万不能蔑视、挫伤他们,否则,一旦教师制造了沟通障碍,要想再去填平心灵的沟坎就会很困难。
4、应正确看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学困生反复现象,不能因此而滋生急躁心理,或失去信心。要认识到,转化学困生是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多科的学困生,教师应该营造宽容和谐的气氛,应教育和引导其他学生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能把歧视心理、行为传达给其他学生。
5、及时补差,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6、学困生转化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尤为重要,而家访、“家校联系桥本”是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
7、建立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对学有进步或者品德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加以奖励,对转差工作明显的教师进行精神或者物质的鼓励等等。 (三)研究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调研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成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课题研容内容:
1、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通过各种资源,使学生了解各学科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种
习惯和能力体现在发现、探讨、运用等环节中。并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主调节学习进度。最后能进行自我评价,促进方法的改进。
2、课堂教学环节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新授——练习”,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用”。可采用“创设情境——自我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实际运用——提高延展”等模式。
3、课堂教学情感研究:研究情感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与课堂达标教学中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4、创造性教学研究:研究创造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学科教师集中)的的机会,组织学习有关理论,掌握科研方法,促进教育角色的转变。同时定期召开研究小组,实验教师的联系会议,不断探索新的研究内容、方法、交流信息,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成研究内容。
(四)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性成果。
1、课题的研究使学困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部分学困生,在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体味到成功的乐趣,并逐步改变不良学习心理和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成绩或者表现有所起色。可以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