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置 电梯前室 户内板 厨、卫、房、阳台 厅 高层、别墅 其 他 结构板最小厚度(mm) 150 100 120 120 100 屋面板 3.5 斜屋面水平梁板的设置
(1)原则上不设水平梁板,建筑要求除外;
(2)如结构计算需要设置水平梁时,可考虑设置斜屋面下水平梁,水平梁的设置
位置应协调建筑确定,尽量设置在有墙处; (3)如结构计算需要设置水平板时,则必须上报集团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 3.6 窗台板等飘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 3.7 屋面、露台由建筑找坡。
4 剪力墙、柱布置
4.1 剪力墙、柱尽量扁平,不突出砖墙面。
4.2 剪力墙、柱收截面, 外围墙柱原则上收室内边。
4.3 剪力墙、柱布置时,如靠近窗口位,且距离窗侧小于100mm时,剪力墙、柱端延
至开窗侧端。
4.4 转角凸窗窗端如必须布置剪力墙端柱或框架柱时,柱外边线必须对齐凸窗台外边。
5 伸缩缝设置
5.1 伸缩缝间距在满足结构平面规则性要求条件下尽可能按规范要求最大值设置。 原则上每栋之间均设伸缩缝,如两栋连体后结构平面规则且总长在规范要求伸缩缝
间距最大值之内时,则两栋设伸缩缝。
5.2 伸缩缝宽按规范要求最小值设置。具体详下表: 注:伸缩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伸缩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
定缝宽。 (1)六度抗震区: 房屋高度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 ≤15m 70mm 70mm 70mm 15-20m 100mm 70mm 70mm 20-35m 150mm 100mm 80mm 35-55m 200mm 150mm 100mm 55-100m 300mm 220mm (2)七度抗震区: 房屋高度 结构类型 框架 ≤15m 70mm 15-20m 100mm 20-35m 180mm 35-55m 280mm 55-100m 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 70mm 70mm 70mm 70mm 120mm 100mm 200mm 150mm 350mm 250mm (3)八度抗震区: 房屋高度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 ≤15m 70mm 70mm 70mm 15-20m 120mm 80mm 70mm 20-35m 220mm 150mm 120mm 35-55m 250mm 180mm 55-100m 450mm 320mm (4)九度抗震区: 房屋高度 结构类型 框架 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 ≤15m 70mm 70mm 70mm 15-20m 120mm 80mm 70mm 20-35m 200mm 150mm 35-55m 320mm 250mm 6 其他
6.1 无地下室首层室内部分做钢筋砼结构板。 6.2 飘窗台飘板配筋大样
6.3 防水渗漏控制措施:
(1)卫生间隔墙处做200高(从隔墙处梁面开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槛,宽同墙厚
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2)厨房、卫生间内管道井壁做200mm高(从结构面开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槛,
宽同墙厚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3)出屋面和露台的墙体设置150高(从屋面完成面开始算起)的钢筋混凝土反
槛,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4)出屋面管道井壁设置150高(从屋面完成面开始算起)的钢筋混凝土反槛; (5)女儿墙底部设150高(从屋面板完成面开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槛。 6.4 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五)裂缝控制措施
1 住宅
1.1 板厚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厚度不得小于100mm,一般取跨度的1/30~1/35,板跨≥3.6m的楼板厚宜取上限值;
所有屋面、露台楼板厚度≥120mm;
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楼板及异形板宜适当加厚。 1.2 配筋要求
1.2.1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双层双向钢筋),
通长筋配筋率≥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足处另加短筋:
(1) 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 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 板跨≥3.6m的楼板; (4) 板厚≥150mm楼板;
(5) 露台、裙楼顶、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6) 受剪力墙约束较强的楼板。
1.2.2 阳台、厨房、厕所楼板设置通长面筋, 通长筋配筋率≥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
足处另加短筋。
1.2.3 设备管线敷设在楼板内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
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Ф4@100宽600mm的钢筋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1.2.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
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1.3 其他
1.3.1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地下室设计按30~40米间距设置后浇带,如不能设后浇带处可设加强带。 1.3.2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且不宜大于C40。
2 公建
2.1 建筑方案设计时尽量避免不设伸缩缝的超长建筑;结构配筋时,超长建筑(伸缩缝
间距超过60m)纵向另加0.15%的通长筋。
2.2 临外墙阳角部分楼板按双层配筋;核心筒周边楼板按双层配筋。 2.3 设井字梁的板负筋适当加长,即伸入板内≥L/4,L指整体板跨。 2.4 单向板平行于长边方向负筋适当加长。
2.5 板厚超过150mm楼板设双层双向通长筋,通长筋配筋率≥受力筋最小配筋率,不
足处另加短筋。
第三章 电气篇
(一) 说明
1 电气专业的设计要求按豪华户型(复式花园洋房、情景洋房、高层洋房)、超豪华户 型(叠式别墅、高层空中花园洋房)二种类型制定。 2 当地有特殊规定或习惯做法时,按当地规定执行;否则,按本设计要求执行。
(二) 强电系统
1 住宅负荷指标
1.1 负荷申报需满足当地供电部门要求
负荷取值原则:各用电单位用电负荷取值及对应总开关配置需结合当地用电习惯,满足使用为准;报装容量及需要系数的选取以满足当地供电部门最低标准为准;尽量的减少变压器报装容量。
1.2 广州地区住宅负荷指标、开关、电缆及需要系数的选取标准,统一规定如下:
住宅负荷指标、开关、电缆配置
户内面积 (m2) S≤70 7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