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发展;
(4)增长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积累实践经验,巩固课堂音
乐教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3. 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时要注意什么? 答:(1)课前导入要有针对性; (2)课前导入要有启发性; (3)课前导入要有新颖性; (4)课前导入要有趣味性; (5)课前导入要有简洁性。 24. 简述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答: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
(1) 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展开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
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2) 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
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了贝多芬强烈的感染力和气魄; (3) 配器上受到法国大型器乐曲的影响,重视发挥铜管、木
管的作用;
(4) 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明显超过海顿、莫扎特时期。 总之,他既是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
25. 简述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作用。
答: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作用是:
1. 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宗教对艺术否定
(1) 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
真实的反映;
(2) 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
和世俗感情的形象的表现;
(3) 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 (4) 宗教是麻醉人们的心灵的,而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5) 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
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2. 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1) 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宗教与艺术
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尽管上帝、圣母、天使的形象是虚幻的,但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
(2) 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情感与幻象的成分,为艺术创作提供
题材。欧洲许多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名垂史册; (3) 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
(4) 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 总之,宗教对艺术来说,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
26. 简述舒伯特的艺术成就。 答:舒伯特的艺术成就是:
1. 在艺术歌曲方面,他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一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艺术歌曲,如《魔王》《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作品。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旋律是歌词内涵的自然流露,伴奏承载了演唱旋律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调性、音区、和声的色彩变化,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使之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传记性;
2. 在钢琴音乐和室内乐方面,舒伯特的创作散发着起艺术歌曲中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征。他的钢琴作品《即兴曲》《音乐瞬间》和《“流浪者”的幻想曲》中精致的音乐构思,充分地展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3. 在室内乐领域,钢琴五重奏《鳟鱼》和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备受推崇,他不仅创用了钢琴五重奏这种组合方式,还让人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他艺术歌曲旋律发展的身影,呈现出在旋律运用上的最大长处和新颖独特的创意;
4. 在交响曲方面,他的《第八交响曲》(俗称《未完成交响曲》)虽然只有两个乐章,但作品完整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由于收到舒伯特打破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结构模式的启迪,人们开始走出前人的制约,步入到浪漫主义交响乐发展的新天地。
他是自由音乐家的楷模,以演奏和出版作品为生,是从社会底层最早走出的音乐家之一。 27. 简述《霓裳羽衣曲》。
答:《霓裳羽衣曲》:唐朝最为著名的大曲作品。一般认为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西凉都督杨敬述进献的印度佛曲《婆罗门曲》基础上创作改变而成。白居易长诗《霓裳羽衣曲》对此曲的表演有详细描述。宋代姜夔于1186年在湖南长沙乐工的故书堆中发现了商调《霓裳曲》十八阕,他为“中序一阕”填了词,名为《霓裳中序第一》,从而流传至今。 28. 简述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征。 答: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征:
(1) 体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从普通群众的生活中发掘情节
感人的事件;
(2) 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以声乐取胜的民族传统,又有着个人
的独特风格;
(3) 他吸取了瓦格纳歌剧中的优点,在服从声乐的前提下,充
分发挥管弦乐的表现作用,运用主导动机的手法; (4) 和声方面吸取了德彪西和早期斯特拉文斯基的特点,根据
不同的需要,运用了半音化的和声,平行五度的和声等; (5)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普契尼喜爱鲜明的地方色彩,
追求异国情调。
29. 根据所学简述单弦牌子曲的形成、表演形式、结构。
答:(1)单弦牌子曲在乾隆年间形成,主要流行在京津地区,后来也流传到东北和长江一带。其来源是京津一带民间的各种小调,这些小调最初也没有统一的名称,曾叫“杂牌子”“单弦”“八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