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逍遥游教案(公开课)培训课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5 21:52: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逍遥游教案公开课)(

学习—————好资料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2.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及文章的结构。

3.文言词句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分层次朗读与品味,学习本文说理的基本方法,进而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和绝对自由思想,树立合乎规范的自由理念。

2.进行尊师爱生的文化教育。

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庄子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

二、难点:正确理解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一、安排3课时。

二、教法:朗读设疑点拨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庄子思想及其作品,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哲学家,临死前,心情很平静。然而弟子们想厚葬他,他却为弟子想法难过了。他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为我送行,我的陪葬物品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流泪了,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他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吃,地下有蝼蚁吃

精品资料

学习—————好资料

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这位勘破生死关的人就是庄子。

二、庄子其人及思想

1.庄子其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他曾作过只一段时间的漆园吏,因此长期生活在贫困中:靠打草鞋营生,饿得面黄肌瘦;身穿补丁衣服;曾向监河侯借粮。/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低下高傲的头颅:他蔑视权贵,不愿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曾拒绝楚王的千金聘相。/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庄子思想: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神的主宰。庄子思想极为复杂,与儒、墨两家思想针锋相对。庄子建构的人生哲学体系有三个方面:

(1)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所谓自然,就是自在自为,不受外来干预的状态。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分析端正提高:网络游戏的愉悦与满足规则的前提关系)

(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珍惜个体生命,避免伤生害性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我们必须清楚他的“以无用为用”观点,即去除各种功利追求,既不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功名宝贵。(分析举例:人生愉悦的状态)

(3)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设计的途径:安命(庄子把现实中无法解释而又无法解脱的痛苦看作“命”);齐物(否定和抹煞事物间以及物我之间的差别,反对人为的价值判断)。

三、《庄子》著作及其风格 1.学生参看课文题注。

2.背景知识及风格印象。

故事回顾:《目无全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东施效颦》《鹏程万里》《白驹过隙》《得鱼忘筌》。

庄子散文构思巧妙,想像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且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幽默讽刺的的意味。《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也同样具有这样的风格。

四、自读课文《逍遥游》

1.指导朗读全文(或听录音两遍,形成语感,为加强理解服务)。

2.通读课文注释,疏通课文重要词语或理解障碍。

精品资料

学习—————好资料

3.完成《步步高》的基本内容:字词注音;词义理解(通假/一词多义)

4.整理阅读思路,按出现的事物整理,继而归纳课文结构(要求学生动笔,必要时让学生上讲台板书交流)。 5.合作交流:

(1)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境界是怎样的?

(2)哪些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第一段、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北冥有鱼…………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学生完成下列内容(幻灯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

②南冥者,天池也。

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精品资料

学习—————好资料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阅读并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鹏鸟:南徙以六月息抟扶摇高飞

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的结果

4.学生齐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之二虫又何知!”

5.学生完成下列内容(幻灯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用法。 ①置杯焉是胶,水浅而舟大也。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2)区分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别。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6.探讨:本层次主要描写了哪些对象?请指出它们活动有什么特点?这种对象有何特殊表情?

蜩学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不至就控于地○笑

7.文中“之二虫又何知”蕴含着作者的什么态度或道理?

讨论,明确:事物、目标无论大小,实现目标,都有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所依凭,不能随心所欲,总是心役于形,是不自由的,是不逍遥的。

精品资料

搜索更多关于: 逍遥游教案(公开课)培训课件 的文档
逍遥游教案(公开课)培训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i2z4t2ej6tzp834d3b207lq1bbd101ej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