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1:21: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管制,国际资本的跨境流动必然会放大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至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率自由化改革稳定过渡之后,再实行汇率和资本项目的放开是稳妥之策。

3. 金融创新

在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伴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美日两国的利率市场化可以说是以创新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创新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每一步发展。美国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标志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开始,实际上它所代表的意义是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受制于法规限制而产生的突破性产品。除此之外,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还引入了可转让提款通知单账户(NOW 账户)、超级可转让提款通知单账户(Super NOW 账户)及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等新的产品。这些新产品的引入有力地回归了前期流出银行体系的存款,弱化了银行的脱媒现象。日本也是通过引入市场化利率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开始,其后又推出了市场利率挂钩型存款账户(MMC)。在经济改革中,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受制于原有法规而无法有所突破,在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新的产品,这种产品具有的最大的特性就是不在原有的规范之内,这样它的出现将会引发新的思考,进而促进改革的进行。

20世纪60年代末,金融衍生品开始产生并快速发展,其中为规避利率风险而产生的新品种主要包括利率远期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利率衍生品的产生引入了利率风险管理的新模式,其顺应了利率波动的新趋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综合国际经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创新不仅作为突破口,也作为推动剂,有力地保证了利率市场化的进行。

4. 路径选择与改革效果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改革的具体路径不同,其结果有很大差异。从国际经验来看,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次序安排有利于控制改革风险,违背这一原则容易诱发支付危机。长期、大额的资金借贷更倾向于用于实体投资活动,而短期、小额借贷往往是为了进行短期的流动性盈缺调剂。先放开长期、大额,能够更多地反映实体经济的需求,形成合理的利率水平。再者,短期存款向长期存款的转换较难,存在流动性风险等,但长期存款向短期存款转化较容易。在利率上升时,理性的经济人倾向于进行短期资金储蓄,以分享利率上升的收益。而利率市场化的初期,利率一般有上升的趋势,如果先放开短期利率,微观主体会通过长短期存款的转化进行套利活动,引起长短期利率倒挂,加大银行的利率风险。先大额后小额是考虑到了大额资金具有规模优势。一方面,如果大小额资金存款利率同时放开会导致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增加银行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先放开小额存款,大额存款仍然支付管制利率,金融

脱媒现象不会得到缓解,银行存款仍然会流失。而先放开大额存款,小额存款虽然利率低,但由于资金规模小,无法购买自由利率的大额存单等,只好忍受低利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采用了先放开长期大额,后放开短期小额的顺序。

而对于存贷款利率放开的先后顺序,国际经验并不明确。对以下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改革次序的研究表明,选择贷款先放开的7国(地区),选择同时放开的有8国,选择存款先放开的有4国。从改革成效来看,存贷款放开次序的差别对于改革成败没有决定性影响。先放开存款的国家中除泰国的改革不太理想外,其他均比较成功。先放开贷款的国家(地区)中韩国反复进行了三次,效果不理想。同时放开的国家中除马来西亚外改革效果也不尽理想。智力、阿根廷和巴西的改革失败主要在于其放开的力度太大,太过急促,而不在于存贷的先后顺序。由此可以看出,具体的存贷款放开顺序并没有完全一致的国际结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改革的时点不同,改革背景也有差异,决定了在改革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权衡。

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门对利率水平的变化设置的一个最高限度(一般是对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个最低限(一般是指贷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浮动或者不允许浮动,它是国家或政府出于特定目的,将资金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种政策措施。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首先我们不是为改革而去进行改革的。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在于加入WTO以后国内金融市场将面临的新形势。加入WTO意味着我们承诺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虽然对中国金融市场我们仍然可以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由此带来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国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很有可能我们会在与其的市场博弈中非常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市场利率化,即接受市场利率实际上某种程度已经自由化的现实。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对境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利率仍然管制过于严格,中资金融机构过于缺乏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进行竞争的经验,其结果可

能会使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某种劣势,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有利率管制的弊端开始显现:造成了经济的低效和失衡,经济的低效和失衡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利率管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搜索更多关于: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的文档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lo00vlep6u75e0ar88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