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
室内声环境——尽量降低室外环境噪声级,同时合理地设计选用套型空间外界面材料和构造
做法 。
表3
表3中分别列出了我国《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规定的住宅个直接采光房间的 窗地比的最小值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中对住宅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和空气声,撞击声隔声标准的规定。
总之,保证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保证换气质量,空气的洁净,创造良好的光环境,减少室内外各种噪声源对居住者的生理和心里干扰 。合理的组织住宅环境,满足居住者对住宅的生理需求。
四. 居住心理特需求——合理改善提高住宅居住质量
1.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首先是从使用功能考虑,满足人们的生活行为操作的物质和生理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社会劳动时间的缩短,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出现,人们将会更加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由此带
来的人们生活行为特征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特点:
(1). 由物质型转向文化型。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的冲击,使家庭生活的内容由物质上的满足转移到文化上的需求,在家里看书报、上网、学知识蔚然成风,用于智力开发的时间增多。
(2). 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为加强信息交流和知识互补,社会交往得到加强,接待客人、聚会的机率增多。
(3). 业余爱好向多样化过渡。由于业余空闲时间增多,给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提供了可能,也向住宅空间的构成提出了新要求。
(4). 精神方面的需求向自我个性的表现与张扬过渡。人们不仅局限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精神生活上也要追求高品质,如在室内装饰设计和陈设布置上反映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并能体现个人的性格和爱好,以达到精神要求和自我实现。
2.所以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就对对居住空间环境提出了要求。居住环境心理需
求:
(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2). 私密性与开放性 (3).自主性与灵活性 (4).意境与趣味 (5).自然回归性
如何根据居住者的心理需求,改善、调整和提高居住空间环境质量,是套型设计中应予重视的问题。作为建筑师,合理的组织空间功能:我们应该营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处理好住宅的私密性,满足住户的心理要求;住宅内部具有较大的灵活可变性;增强空间环境的意境和趣味性;一点阳台绿化,一池盆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五.灵活多变——户型合理的适应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住宅的各种要求是不同的。住宅的适应性就是指住宅设计阶段这种提高住宅的灵活性,保证住宅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住宅实体空间功能变化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居住者的需求。这种适应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能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三是要能适应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住宅设计中,应注重提高住宅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出多种适应性的套型分配给不同的住户。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加或者少加工程措施,以交换使用空间或者套型的办法来达到适应不同的需求。具体方法有:
1.房间用途的多适应性。在设计中预先考虑到房间的用途可以做不同的更换,住户
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冬季住南屋、夏季住北屋;工作室改为客房等等。
2.设置可以调剂分配的灵活空间。在相邻的两套型之间设置一可灵活分配的居室,
用不同的开门位置,可使其归属相邻的不同套型,从而达到调整套型类型的目的。
3.设置活动隔墙,改变相邻套型的面积。
4.单元之内的可分性。在一个单元中由一梯二户改为一梯三户或四户,各户既保持
了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可分性。
5.菜单式套型平面。将住宅主体结构及外围护墙固定不变,其他隔墙、设备可有住
户自己确定。
6.设置多功能空间。在套型设计中设置多功能的空间,使套型具有某种程度的适应
性,以满足住户的需求。
7.套型空间模糊处理。为避免住宅功能布局僵化,创造一些形体复杂,功能不明确
的空间,使居民产生不同的感受,使他们采用互不相同又能适应各自功能要求的空间布局。
六.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从物质需求开始向精神需求改变。住宅的适用性要求住宅设计要多档次、多样化,满足最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住宅的套型要选择合理;功能要组织合理;要有合理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灵活多变,提高住宅的适应性。建筑师应利用新科技为居住着创造出更多合理优质 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昌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2~8、22~24、93~94.
[2]张东辉、王宁.跃层式住宅户型适应性设计研究所.中外建筑,2005,35~36. [3]高辉、王虹.也谈简约之家.华中建筑,2002,1~4. [4]叶迎君.我国城市住宅户型的演进.住宅科技,2002(1). [5]叶耀先.住宅设计原则.建筑学报,199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