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9 更新时间:2009-10-26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运动与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幼儿园的运动是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是在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可根据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的发展,儿童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户外活动明显减少。许多儿童由于长期运动不足身体虚弱、超重或出现肥胖等不良症状。今年三月份我园的幼儿出勤率仅为89.17%,发病率高达约4.45%,我们也发现我园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大多处于你训我听,你教我学,你管我服的被动地位,缺乏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这是运动质量不高,幼儿身体质量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农村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之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园体育活动场地十分开阔,我们将利用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变“废”为宝,形式多样地组织幼儿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勇敢精神和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在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照《纲要》健康领域中有关体育活动的总目标、总要求、总的指导要点,逐步落实到实施过程的各环节,从而培养本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快乐体育理论》指出不快乐的体育活动,丧失了体育活动原本最重要的价值,丧失了对儿童的吸引力;不快乐的体育活动,压抑了积极的人格的成长,培育了畸形的、消极的、反抗的人格。因此,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将以《快乐体育理论》为指导,在活动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扬体育活动的快乐特性。 3、德国奥古斯堡大学的一位教授一再强调:“儿童需要运动,儿童热爱运动。”所以,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4、陈鹤琴曾经说过“在活动前,应首先确定儿童是主体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教师组织体育活动就要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主动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指导原则: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幼儿园体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
体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2、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有效地增强他们的体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消耗过大或过小的运动都是不足取的,经常开展有适宜运动负荷的体育活动,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3、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组织手段的采用等,要符合本园幼儿的特点和本地的具体条件。 4、循序渐进的原则
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都是由低到高、由少到多逐步提高的。其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因此,组织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推进、不断提高的规律。
5、多样性原则
在体育活动中要利用多种内容和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活动。采用多样化原则,有利于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我们提出的“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是指利用周围环境中可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等,创造性地开发,变“废”为宝,形式多样地组织幼儿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1) 利用废弃物自制体育游戏器材 一些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包括一些废弃物),有着很好的利用价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利用这些废弃物自制适合幼儿活动的体育游戏器材。在各班组织开展自制体育器材的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制作潜能,丰富幼儿体育游戏器材,为幼儿体育锻炼时有多种选择创造有利的条件。
(2)将自制器材融进幼儿体育活动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体育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在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考虑器材的丰富性、适合性、层次性、游乐性、特色性、创新性、结合性、品牌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较优的体育活动效果,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全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小班年龄儿童55名,中班年龄儿童98名,大班年龄儿童90名。
2、研究时间:2008年3月——2010年6月
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辅之于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
五、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确立课题,向教育局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
2、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形成研究共识。 3、制定实验方案。
4、前期调查分析,为课题开题做准备。 5、课题开题。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10年4月)实施阶段
1.结合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创造性地加以开发利用,丰富幼儿的体育游戏器材,并将其运用到一日的体育活动中。
2.结合一些开发利用的体育游戏器材,课题组成员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形成系列成果集。
第四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课题结题阶段
整理过程性研究资料,总结评定课题,形成研究报告,基本实现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
1、安全制度:课题组成员带领或布置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师生的安全。 2、资料收集制度:各成员要及时收集和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有用的资料。如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案例设计及分析、论文、小结等。 3、汇报制度:要认真按执行计划开展活动,及时向课题组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便调整修改研究方案;课题组也应严格按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定期研讨和小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汇报、请示,以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最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
阶段性成果形式:教师自制体育器材、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优秀论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