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1:15: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体育概述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 二、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体育”这一名词却出现得较晚。在体育一词出现之前,世界各国对体育活动都有不同的名称,如古希腊用“体操”表示体育活动,我国古代用“养生、导引、武术”等来标志。 直到1760年,在法国一些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出现了“体育”和“肉体教育”的字样,这是体育一词的首次出现。 “体育”一词最初是起源于教育一词,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普遍使用体育一词。

在我国,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后,才设置了“体操科”。1902年,一些日本留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名词,经过一段体操和体育两个名词合用的时期,在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以后,体育这一名词才被广泛使用。

体育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标志着体育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 三、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四、体育的组成

根据1995年10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的规定,体育主要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部分组成。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及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社会体育是指以城乡居民为主要参加对象的,以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与增进健康为目的,以家庭、单位和社区为活动空间,以各种身体活动为内容而展开的组织灵活、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五、体育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体育主要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因素组成。 (一)三者的共同点

1.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2.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 3.都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同的 (二)三者的区别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者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但也有一些不同点,它们在主要目的、主要手段、实施场所和主要性质上都具有不同(见表1-1)。 表1-1 体育组成因素间的区别 学校体育 主要目的 主要手段 实施场所 主要性质 知识、技术、技能的传体育教学 授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各类学校 教育性 社会体育 休闲娱乐、强身健体 身体娱乐 身体锻炼 较广泛 灵活 业余性 提高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及培养人类不各类 竞技性 竞技体育 运动训练竞赛 断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运动场 专业性 识 第二节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体育的产生

1.生产劳动是产生体育的唯一源泉。 2.体育的产生是多源的。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的两种需要,一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是为了适应人的本身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二、体育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萌发的体育,同样也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完善,我们可将体育的发展分成萌芽时期的体育、形成独立形态的体育和渐成科学体系的体育三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的体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也是体育的萌芽时期。体育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平等性、非独立性和直接功利性。在原始社会极其艰苦的劳动中,体育的娱乐和竞技性即使存在,也不是体育的主要特征,因为原始社会萌芽时期的体育更接近于一种生活技能教育。 (二)形成独立形态的体育

原始社会的瓦解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开始的,而奴隶社会的产生给社会带来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产生了学校。自从教育形成独立形态之后,体育始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渐成科学体系的体育

随着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开始,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作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飞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也正是在这一经济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的科学体系。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的户外运动与竞技运动被称为现代体育的“三大基石”。 三、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1.体育将进一步国际化。

2.体育将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 3.体育将进一步科学化。

4.体育手段和内容将更加多样化。

5.体育将进一步终身化。其中,学校体育将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 第三节 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有: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和人的本身活动。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2.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一)体育对人体的发展作用 1.促进大脑清醒、思维敏捷。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5.调节心理。

6.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7.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二)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科学运动能促进人体的发展,不遵守科学性,盲目蛮干,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因此,从事体育运动必须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规律。

2.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

3.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规律。 第四节 体育的功能

体育功能是指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效益。 一、健身功能 二、娱乐功能

三、培养竞争意识功能 四、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体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在: 1.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 3.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五、教育功能 六、政治功能

(一)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二)为外交和国际交往服务 (三)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 七、经济功能

体育运动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在大型体育比赛中获取收入的措施

1.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2.发行纪念币。3.发售体育彩票。4.组织门票收入。5.收纳广告费。

(二)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增加收入的措施

1.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2.经常举办热门项目比赛。3.举办娱乐体育。 4.发展体育旅游、谋求体育赞助、发售体育邮票、开设体育咨询等。 复习思考题

1.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功能的概念。 2.体育的组成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3.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如何? 4.体育对人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5.体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

第二章 体能与健康 第一节 健康概述 一、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改变的。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世俗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人民对健康的认识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和无残”或“健康是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等,并将“没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惟一标准。显然,这些观点都存在消极的成分,不能准确反映健康的本质和全部。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了健康定义:“健康(health)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美状态”。从而使对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领域。由此可见,个体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宣言同时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反映出“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理念。 (二)健康的评价指标

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适应健康 WHO提出的健康标志是: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病态,色泽正常,牙龈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二、亚健康

“身体虚弱就是亚健康,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时感疲劳、失眠、心情压抑及社交障碍等。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手段之一。 三、理想健康

理想健康是指个体致力于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力,以达到“身心合一”的整体完美。

四、影响健康因素 1.遗传2.环境

个人生活方式和态度是造成个体健康状态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对体质认识

1.定义 体质(constitution)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研究内容 体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体格指人体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姿态、体成分和营养状况等。 (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生理功能(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和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爬越、负重等身体活动基本能力)。

(3)适应能力指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各种应激源的抵抗力。 二、国外对体质认识

1.定义 “physical fitness”的本质是“身体适应能力”,简称体适能,其译文有体质(中国内地)、体适能(港澳台)、体能、体力(日本)。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将“physical fitness”

搜索更多关于: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 2 的文档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d4or3rw7l1is530855j3blzb1bwa600hr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