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BBAD,6-10CABBC,11-15CBCBD,16-20CBDBD,21-22BC 二、填空题
23、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4、0、1。 25、(1)dm(2)m(3)cm(4)?m 26、小明1秒行走1、2m,1080。27、(1)16 ,(2)27 ,(3)19、5。28、1, 23 29、1、70 cm 30、空气柱,音调。 31、液化,汽化,吸收。 三、计算题
32、解:450 dm/s=45m/s (1分)
t兔?s54m??3sv18m/s (2分)
s鹰?s兔?s??54m?126m?180m (2分)
t鹰?s180m??4sv45m/s (2分)
因为t 兔 33、解:s声?2s?s车?2?700m?40m?1360m (2分) t? s声1360m??4sv声340m/s (2分) s40m??10m/st4s (2分) v车? 四、实验探究题 34、乙.通过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5、(1)乙,越高。(2)乙,丙。(3)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36、(1)v?s (2) 小(3)5、0, 0、033 (4)大 t37、(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物体;加热要缓慢均匀等。(2)让其受热均匀(3)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态。 38、(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2)96℃,低于。(3)B(4)没有加盖子;火焰太小;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A.0℃ B.略高于-40℃ C.-40℃ D. 4℃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 3. 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A. B. C. D. 第3题图 4.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5.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D.月球受到撞击时不产生振动 6.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7.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8.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过一会儿白雾又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干冰升华,再液化,后又汽化 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再汽化 C.干冰熔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再汽化 D.干冰熔化,再汽化,后又液化 10.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11.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由此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12.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 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第12题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音调会逐渐变 ▲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 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的力拨动钢尺, 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 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 第13题图 在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按动琴弦,改变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 14.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15.某固态物质加热变为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是 ▲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 ℃;(2)该物质在第3min时的状态是 ▲ 态,此时它将 ▲ (填 “吸热”或“放热”). 16.下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 ▲ 色,区域2应标 ▲ 色. 17.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的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 ▲(填“升高”或“降低”)的. 第17题图 18.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读数较 ▲ ;在一定的 气温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 . 第18题图 19.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 ▲ ℃. 20.如图所示,用超声波测速仪能准确测定快速飞行的球速度.测速过程中传播信息的超声波是由 ▲ (球 /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测速仪应用了超声波 ▲ 好的特点. 21.如图,取一支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 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 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m/s.医院常用到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假设紫外线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v2,则v1 ▲ v2(填“>”“=”或“<”). 2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 圆筒的 ▲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 屏上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第23题图[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共49分.第24、25题各4分;第26题14分; 27题10分;第28题7分;第29题4分;第30题6分) 24.(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甲为 ▲ ℃,乙为 ▲ ℃. (2)如图所示,人眼处于S点位置,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人眼能看到挡板右侧的范围(用阴影线画出). 第24题图 (1)通过A、B两图的 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 有关. (2)通过 ▲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 完,于是他得出 结设计环节看,他没 有控制水的 ▲ (质量/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第25题图(2)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 (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是郭明和李华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26题图(1) (1)此实验除 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图 ▲ (选填“a”或“b”),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了实验装置图中画出的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