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8 21:58: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进行理想化实验的能力。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研究问题和内容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对研究客体的抽象。

理想化实验: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在现实实验的基础上,在极端条件下应用逻辑推理,由想象思维,臆造出的一个假想的物理过程。

③使学生了解假说向理论发展的过程,对培养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C.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许多具体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抓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物理概念、过程和规律的能力。

①必须注意经常把概念规律的物理公式与文字语言表述相结合。

(i)要求学生对有关定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进行相互翻译。

(ii)清楚有关物理量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

(iii)明确数学符号表示的物理意义。

②理解公式和图像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用图像语言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论证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对物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计算的能力。

①明确数学作为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受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制约。

②弄清物理现象,突出物理过程分析,搞清过程与过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物理公式的能力。

D.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及其培养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

自学能力培养:

①选择典型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②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活动时间。

③对学生提出预习和课外制作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④通过大众传媒、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搜集、鉴别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取各类知识。

(2)创造能力及其培养

①创造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知识,想出新方法、新理论、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②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

(i)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具有新奇性、独创性、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思维活动。

(ii) 创造性思维包括两种形式: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以要解决的物理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图,朝多个方向进行推测、想象、假设、试探的思维过程。

其他方法有:立体思考、多向思考、侧向思考、逆向思考。

收敛思维:是综合各种信息,按照固定的方向和模式解决物理问题,或者以物理问题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和角度指向这个中心的思维形式。

方法:定向思维、聚合思维

③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i)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物理实验。

(ii)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启发性。

(iii)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iv)开辟“第二渠道”,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爱国主义教育

3、 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教育

4、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一、对教学过程认识的变迁

(一)教师中心论

这一思想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中心论

该思想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三)主体主导论

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四)双主体论

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二、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然途径。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三)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四)中学物理教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五)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它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

三、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原则概念

1.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目的制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认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1)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普遍的、客观的教学规律,具有客观性。

(2)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人为制定的,具有主观性、社会性。

2. 物理教学原则

(1) 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①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间的矛盾。

②对学生统一要求与学生个别差异的矛盾。

③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他们能力的矛盾。

④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巩固与提高的矛盾。

(2) 许国梁在他的教材中提出了七项教学原则

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⑤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⑦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 的文档
初中物理教材教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du5j8hpxp68ub00wpjx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