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的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的生命特征和繁殖特点。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设计思路:
调查——回顾——探知——归纳——巩固——延伸
教学用具:
利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下列问题引入新课:健康是人人都无比关心的事情,它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深刻的影响!1、我们班最多人患的是什么病?2、大家最担心的、最难对付的有些什么病?3、一个小东西能对付比它大几万倍的庞然大物,大家会相信以小能制大吗? 二、 推进新课
学习任务一、病毒的发现
1、 阅读教材了解病毒的发现史。
2、 描述病毒的发现,讨论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 学习任务二: 说出病毒的种类
课件展示:各种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图片。
1、比较细菌和病毒的大小,认识病毒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2、认识病毒的寄生类型: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拓展反思:假设你是科学家,你还想研究病毒哪些方面呢? 学习任务三: 探讨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一、病毒的结构
1、课件展示三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找出病毒结构的共同点,
归纳病毒的结构特点。
2、对比病毒、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二、病毒的生活
1
1、介绍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离开寄主会变成结晶体。 2、课件展示:病毒的生活和繁殖过程。
学习任务四:说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辩论:病毒对人的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 2、有害方面:使动物、植物、细菌致病
3、有利方面:制作各种疫苗、杀虫剂、帮助基因转移、基因治疗等。 4、用多媒体视频加以介绍:疫苗制取和基因转移及基因治疗。
三、课堂小结
1、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 2、病毒的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3、病毒的寄生: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4、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5、病毒的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时才具有生命,若离开活细胞, 会变成结晶体。 6、与人类的关系:
① 、有害方面: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②、有利方面:制作病毒杀虫剂、疫苗、基因治疗等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P43-44
五、作业布置:观看《探索频道-认识病毒》和练习册P43-45 教学总结:
今天学好了生物,将来就有机会从事健康行业,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发现 二、病毒的种类
1、按形态分类 2、按寄生分类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
2
①、寄生,用遗传信息制造出新病毒 ②、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方面: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2、有利方面:制作杀虫剂、疫苗、基因治疗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