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出系统软件流程图,再画出子程序流程图,最后编写采应用程序(可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
3)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之要求完成论文。
10.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技术要求
1)采集4路模拟量输入信号,直流信号0~5V,交流信号0~?2.5V; 2)模数转换器的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μs; 3)具有数字显示测量结果的功能;
4)设计一路模拟量输出电路,用来分别重现4路被采信号的波形(供示波器观测)。 (2)工作要求
1)硬件电路设计
组建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89C52为核心组建硬件系统;设计合理的零点偏移电路,将交流信号转换为大于零的交变信号;选择ADC器件实现多路信号采集;选择DAC器件实现信号的重现;根据操作功能要求,确定键盘控制功能,按位数设计显示接口电路。
首先给出硬件电路总体设计框图,再完成各单元电路设计(要有电路参数的分析计算),最后画出完整的系统电路原理图。 2)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首先给出系统软件流程图,再画出子程序流程图,最后编写采应用程序(可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
3)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之要求完成论文。
- 33 -
第十部分:经济学 (财政金融方向)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税收类与财政支出
1论我国税收征管现状及其改革;我国税制建设的内生性研究;2. 开征物业税的可行性研究;3..转轨约束下的逃税机制与监管研究;4.我国股票期权税收政策研究;5. 我国税收成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6..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与机制研究;7.国债定价的理论与实践;
8.探析债务重组的税务问题;9.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10. 促进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研究;11.关于铸币税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12. 现行医疗保险体制的研究;13. 谈当前税务行政执法中的自我保护;14. 谈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创新方式;15转轨约束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探析;16.论燃油税的开征;17..中国地方经济增长中的政府绩效与均衡增长路径稳定性研究;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探讨税收筹划相关问题;20. 研究税收流失现象;21.有关增值税财税处理的思考;328.中国转型中的公共产品提供机制的演变与改革研究;22.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与水质结构研究;24.我国开征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研究;25 税收收入与GDP关系实证研究;26..道德行为的经济学分析;.27.投资管制与民间投资的效率研究;28.中国转型时期财政政策转型研究:29.建设型到服务型;30.增长问题下的政府公共投资问题研究;31..公共部门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研究;32..政府规制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33.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4..建构社会保障体系与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研究;35..环境生态维护与西部可持续经济增长研究;36.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研究;488.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37..权力下放中的政府治理结构研究;38.财政理论发展与最优社会保障研究;39.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与配置的42..转轨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43.美国西部开发对中国开发西部的启示;44.我国开征证券交易税的设想;45. 关于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探讨; 46.. 谈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税收;47.. 对当前非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48.我国国债管理与实践研究;49..国债期限与定价问题研究;50.探析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及对策;51.关于完善增值税问题的研究;52.议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53.国债市场流动性国际比较研究;54税收成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二、财政政策
1..扩大内需的政策协调机制研究;2. 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3.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研究4.财政政策非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5.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政府反哺农业的对策研究;.6.财政分权与治理问题研究;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经济学分析;8.财政体制改革中乡级财政安全研究;9.休闲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启示;10..经济全球化中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11..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研究;12.国债优化机制研究;1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迁及调节研究;1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研究;15.混合型经济的培育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16. 我国行政成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7.寻求垄断特权的寻租理论综述;18..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若干问题研究;19..收入分配与企业的决策机制研究;20.转型时期政府投资的绩效研究;21.现代财政理论的进展与国家财政的独立性研究;22.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23.政府规模的优化研究:兼论中国财政的最有规模研究;24.西方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25.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完善;26. 我国财政投资绩效评估问题研究;27.高新技术条件下政府对公共垄断企业的监管政策研究28.政府规制理论国内研究述评;29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与区域增长差异研究;30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31浅析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和对策;32.特大型投资项目的区域发展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33.经济增长与政府公共投资研究;34..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35.中长期国债偿还机制研究;36.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37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38新旧所得税制度的比较研究;39.扩大内需与调整居民消费结构研究;40..当前收入分配机制的比较研究;41.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4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机制及倒U假设探讨;43. 浅谈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改进;4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新研究;45.城市公交的改革模式和政策选择;46.产业国际化转移的规律性研究;47.政府与制度创新;48.政府规模、结构优化与经济收敛;49.经济增长的
- 34 -
区域差异分析;50..我国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51..区域经济增长与投资环境的优化;52.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影响;53..市场结构、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问题研究;54..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5.西方寻租理论的最新进展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影响;56.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联动效应研究 60.西部生态经济环境的建立和优化研究;61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2.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研究;63. 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64.国外扩张性财政政策绩效的比较研究。65我国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66.自然垄断行业所有制改革研究;67.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68.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和政策机制的选择;69.地方财政压力下的农村发展:问题与对策;
三、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信贷配给问题研究;.2.我国转型时期的通货膨胀及政策趋势;3.论金融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4..信息经济学理论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5.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6.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及述评;7当前金融危机的路径机制研究;8.我国证券市场波动性及其经济效应研究;9..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宏观经济冲击和影响研究;10.货币危机理论及其影响研究;.11.金融机构变迁中的系统性风险研究;12..西方实验经济学新发展;13..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研究;14.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5.金融结构与金融传导机制研究;16.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研究;17.西方货币政策的内在缺及相关的政策协调机制研究;18.新货币经济学的发展研究;19.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及其启示;20..预防性储蓄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分解;2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在缺陷研究;22..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导核心作用;23.金融稳定的政府成本与市场绩效;24.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25..货币政策研究的新进展;26.当代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27..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传导机制研究;28.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理论基础建设研究;30.通货膨胀的市场效应研究;31.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与监管制度;32.信誉机制、信用缺失与信用资源的有效供给研究;33.论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34.投资推动与结构优化;35.外汇储备、汇率机制与货币政策的实践;36.货币政策的国际趋势与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37 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3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的比较研究;39.市场化改革的资金配置与结构优化研究;货币供给性质的重新认识——对IS-LM 模型的修正;40.中国经济增长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动态研究;41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42..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信用缺及治理;43. 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与金融体系的适应;44.上市公司经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45..行业特征与资本结构研究;如何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46.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中国的经验与实践;.47.货币局制度的运行特征和内在缺陷研究;48.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四、商业银行
1.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及营销策略分析;2.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4.商业银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中的动态模型;5.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6.商业银行结构调整与资本外逃问题研究;7.我国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的问题和对策;.8.投资银行的本质及历史演进过程分析;.9..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研究新进展;10.金融发展理论的新进展;11.不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12..货币乘数分析的理论误区及影响;13.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1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调整与管理路径分析15..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16.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策略探讨17.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机制优化研究;18..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战略思考;19.供给约束与制度选择:20.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有效机制研究;21.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金融发展观念的更新;22.金融信用资源配置的多重博弈均衡;.2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机制研究;24非对称信息下信贷市场绩效的新研究;25.人民币汇的内在不稳定:结构与制度因素分析;26不确定因素对国际金融市场冲击和影响研究;27.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研究;28转轨国家外汇制度的经验与我国汇率运行机制的建构;29.东亚金融货币合作的研究;30.美国市场经济的监管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冲击;31信贷资产证券化趋势及其实证研究;32不对称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均衡;.33.商业银行综合实力评估的实证研究;34.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35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研究;36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37.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和研究;38.我国民间资本流通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研究;39中国转轨约束下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
- 35 -
4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中国的实践和研究;4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2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的探讨;43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44.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4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6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状况研
五、国际金融
1.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策略研究;2.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和影响;3..资本流动与中国违规资本流动的形式影响;4.人民币汇率机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研究;5.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走势研究;.6.金融全球化与转轨国家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7.国外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研究;8.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与汇率机制研究;8.信号传递理论与金融信息披露机制研究;9.论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向及资本市场效应;.10.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本位货币济发展趋势研究;11.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潜在风险分析及对策思考;外汇储备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率研究;1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13.汇率目标区理论的新进展研究;14.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与东亚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研究;15..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改革方案的若干评议;16.浮动汇率集资的内在缺陷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启示;17..开放过程中的利率政策;18.政府声誉、投机性货币冲击与固定汇率的维持;汇率制度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的内在联系研究;19.国际收支调整速度的决定及经验分析;202.金融全球化问题研究;20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1.我国外资银行准入制度的内在缺陷与对策;22.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23汇率制度选择的再认识;24.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测算和应用研究;25.全球金融产品衍生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26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27.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原理及其前景;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28.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货币自由兑换问题及启示;29.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局限性及其修正;30.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31人民币汇率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32.汇率制度选择中的资本控制决策研究;33.东亚地区的汇率协调机制与美国经济增长及利益关系研究;34.东亚地区汇率合作机制研究;35我国经济成长中的国际收支调节问题研究;36.我国当前最优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37.国内经济安全问题研究;38.比较金融体系研究;39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40汇率制度转变的国际比较研究:拉美国家的经验;41.东亚货币合作:简单的博弈分析;4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变动比较分析;43.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分析;44.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选择研究;
六、证券市场
.1.西方股票期权制度的进展和我国发展的实践分析;2.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绩效表现;3.资本市场的监管:亚洲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研究;5..完善我国期货市场功能的对策研究;6.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新研究;分析股市反馈交易行为特征; 7.关于 我国证券市场诚信问题的探讨; 8.发展证券信用交易的意义及模式选择;9.浅析我国证券市场怪现象及其根源;10.中国证券市场运营中的偏差问题研究;11.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国际经验和启示;.12.转型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若干问题研究;13.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的实证研究;14..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15.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若干新研究;16..我国股票市场定价机制与证券市场发展关系研究;17..对冲基金的冲击与监管研究;18..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金融政策选择研究;19..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市政研究;20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员薪酬影响因素分析;21..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互动研究;.22.市场操纵过程的实证研究;23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配股决策的因素研究;24.行为金融理论及其最新进展;25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26.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27..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28.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29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经济绩效实证分析;30..股票市场外国投资者所有权的变迁及对市场稳定影响的研究;31. 谈短期融资券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运用;32我国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33.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影响;34 论资本市场开放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35. 财产保险营销渠道拓展问题研究;36.转轨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动力与方向研究;37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的及其影响分析;38.基金激励合约的经济学分析;39..过度自信与市场泡沫问题研究;40.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41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投资策略研究;42.. 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43..风险与资本结构研究;44.公司并购中的风险分析;45. 风险投资组织模式的比较与启
- 3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