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B)。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4.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C?)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是(D)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11.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3.“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4.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6.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7.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8.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19.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B)。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0.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1.“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22.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C)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二、判断题
2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类似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5.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
26.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
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认识性质有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27.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德育与教学不同,不仅可以依靠教师来做,而且可以依靠家长和社会人士来做,还可以通过学生集体及其他学生来进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书P323)
28.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P306-318
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长善救失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9.简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P306) 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二)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30.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P321-322
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心理咨询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