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品 试 卷
D.尾联上句超越时空,纵贯古今,笔力雄健,意境高远。
解析:“借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盛事难再的意味”理解反了,应该是“借盛事难再来反衬大自然的永恒的意味”。
答案:B
(2)下列说法不符合这首诗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B.这首诗的含联、颈联对仗工整。 C.本诗是一首怀古诗。
D.李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答案:D
(3)“风景每生愁”中的“愁”的内涵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愁”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有思古人而不见的遗憾,又有对自己身世漂泊的叹怨,还有在昔日谢朓交游盛景衬比之下对自身境遇的寂寞之感,更有受馋遭妒内心郁结的抑郁。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解析:“沙场”指战场,不是运用典故。 答案:D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C.尾联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解析:D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分析有误,从全诗来看,作者村行本是“野兴长”,看到“村桥原树”,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因而“忽惆怅”。全诗前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情感变化,借此突出其思乡之情。
答案:D
(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本诗广为传诵的写景名句,请针对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对该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通过对“万壑”“晚籁”“数峰”“斜阳”等景物的状写,描绘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格调亮丽、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②上联的“万籁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或答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③下联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美与多情,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④运用各种感官进行多角度状写。“万壑有声含晚籁”调动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调动视觉,从而多方位、多角度地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推荐下载
①
精 品 试 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解析:“抵万金”不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B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推荐下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