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第二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选择题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中国气象局与交通部某年10月15日联合发布全国主要公路气象预报:l5日20时至l6日20时,……内蒙古中部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对流旺盛,若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可以抑制沙尘暴,读图完成2~4题。
2.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C,要抑制沙尘暴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达到: A.一4C以下 B.4C以下 C.一6C以下 D. 6C以下 3.图中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4.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其以春季最多,原因主要有:
0
0000
①春季的地面状况更干燥、裸露 ②春季的地面植被更多 ③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 ④春季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制造外包是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目的。回答5~6题。
5.我国成为美国制造业外包主要承包国的主要优势是:
A.制造业产品质量精良,竟争力强 B.制造业体系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 C.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 D.有强大的科研体系技术支撑 6.美国大量制造业外包,有利于美国:
A.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B.加强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C.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拓展产品国际市 D.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增加产品在美国的竟争力
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石岩组成的岩石。读图回答7~9题。
7.该地区的岩盐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8.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9.该地区的部分盐山表面密布沟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化作用 D.人为破坏
如右图所示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回答10~11题 10.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B.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D.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11.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12.甲地可能位于: A.墨累一达令盆地 C.成都平原 A.乙为季风水田农业
B.西欧平原 D.潘帕斯草原 B.乙为游牧业
B.东高西低 D.南高北低
读右图“甲、乙、丙三地农业商品率、畜牧业比重、种植业比重图”,完成12~13题。
13.关于乙、丙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C.丙为混合农业 D.丙为大牧场放牧业
在某城市(40°43′N)主街道可看到旭日或夕阳位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这种“悬日”景观的出现其实是自然与人工建筑的搭配。下图显示的是该街道某年5月28日日落“悬日”景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出现这种景观,说明图示街道的走向为: A.东—西向 C.南—北向
B.东南—西北向 D.东北—西南向
15.该街道出现“悬日”景观,既有日出的时候,也有日落的时候。若天气条件允许,每年5月28日和7月12日会出
现日落“悬日”,那么,出现日出“悬日”的日期应为: A.2月28日和4月15日 B.6月22日和8月30日 C.9月23日和11月29日 D.12月5日和次年1月8日
右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不断优化
17.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2002一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 ”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状况是:
A. 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 B. 2009年人口增长最快
C. 2006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D. 人口持续减少
19. 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C.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D. 产业升级和转移
右图为我国某地形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右图中②地森林生长最旺盛,其原因最可能是: A.因地势较低,热量远优于其他三地 B.因处于山脊,地势高,光照条件最好 C.因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
117°02′ ① 39°42′ 200 150 100 ② D.因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其他地区丰富
④ 312 ③ 0 500 1000m
21.③地森林比①地长势较好的原因可能是: A.③地日照较强,太阳辐射收入多于①地 B.③地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比①地好 C.③地气温较①地高,且日变化大 D.③地降水较多,水源比①地充足
22.右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 分布图,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 B.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C.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 D.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最大值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完成23~24题。 23.右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4.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25~26题。 25.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6.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图例
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完成27~28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