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的精髓渗入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对于城市近郊的农村小学来说,由于其人文的特殊性及地理的特殊性更造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特殊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解决。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只靠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之间需要交流、合作与沟通。只有我们广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和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引发实验的个性化创新,建构出最适合本校的最有效的活动课程综合化实验,提出“一科多用,多科综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践意义: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亮点,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良方妙药之一。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综合实践课程的成功,就不能说新课改取得成功。没有亲自参加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的理解新课改的含义。”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但它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因为它是“三无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可谓一片空白。老师们都感到无从下手。如何根据地区、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发出具有我校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我们在学习思考之后。选择了《城市近郊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课题,旨在建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实践性、教育性自主性的活动内容,增强课程内容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以提高小学生急需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我校也试图抓住此次机遇,以此为契机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我校地处秦皇岛市北部郊区,秦青公路旁,这里也是秦市的北部工业区。由于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处,无论是经济还是生活都有独特之处,这一切是我校成为一所典型的城市近郊农村小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缴教育也具有过度的 特殊性质。城市的霓虹,乡村的炊烟夹杂成为家乡独特的风情。家乡的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山海关,北戴河,是驰名中外。长寿山、祖山更是风情万千。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还被评为2008年奥运会协办城市?这丰富多彩的资源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题材。由此,在活动中我们“因人、因地、因时”地开发和利用“特色资源”,如何 充分的发掘这些课程资源,利用他们,为我所用,为学所用,更好的为城市近郊的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服务,让这些资源成为我们开展活动课程的核心载体,更成为我们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就具有极其深远的重大意义。因此,对城市近郊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关注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基本内容: 1.开发:调查本地资源,将有价值的资源纳入教育课程资源,为教学所用,让学习尽量贴近生活。 2.利用:根据学生兴趣和水平以及资源的分布,确定活动主题,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让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 课程资源的开发 1.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 小部落小学 是一所设施完备的小学,有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对外开放,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氛围浓厚,被评为“花园式学校”,我校地处城市近郊,这里处在城乡结合的地带,学生里有经济条件较好农民企业家的孩子,也有偏僻山村较贫困的孩子。并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使我校近几年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一年一度的儿童节为学生架设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学校本身蕴含的丰富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2、 校外课程资源的挖掘: 第一、自然资源的开发: 我校地处美丽的秦皇岛,一座海滨城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它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湛蓝的渤海湾。 秦皇岛景观以山、海风光名扬天下,著名旅游胜地有海滨旅游风景区、关城名胜旅游景区和山岳旅游景区。秦皇岛境内山地广阔,峰峦众多,险峰翠谷、瀑布飞泉随处可见。千变万化的老岭云海、多风天气可闻管弦之声的响山、雄奇险峻的背牛顶;天然妙成的悬阳古洞??胜景迭出,千姿百态。辽阔的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是秦皇岛魅力所在。大海浴日、夕阳帆影、海市蜃楼,令人心醉神迷。秦皇岛,历史悠久,秦皇岛旅游业历史悠久“千古一帝”秦始皇曾在这里入海求仙,雄才大略的魏 武帝曾在这里观潮赋诗,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在这里望海抒怀,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不朽诗篇,令秦皇岛名扬四海。秦皇岛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精品众多,特色突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形成了以长城、滨海、生态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如此令人赞不绝口、琳琅满目的资源如今如何运用呢?我们设想是否可以把最具特色的一些乡土资源逐步引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呢?所以我校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编教材《我做家乡小导游》并将其定为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来加强我们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了解,增强我们作为秦皇岛人的自豪感,培养我们的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思想感情,并为家乡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第二、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指南明确指出,综合实践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秦皇岛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丝网工艺在秦市生根发芽。所谓丝网花是将废弃的丝袜和铁丝进行加工,做成各种花卉,制作方法简单易学。作品往往让人惊叹,更能渗透出制作者的智慧和灵感。让孩子们能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知识,掌握能力,激发兴趣,进行美育。对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极佳。于是,学校研究决定将丝网花艺引入综合实践教学。 ? 课程资源的利用 有开发才有利用。因此,初期曾掀起“新资源开发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用过的资源不再像第一次利用那样吃香,甚至因其被用过而闲置。资源与其他事物一样,“常用常新,不用作废”。资源只有被持续利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才能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 为此我校对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形成丰厚的旅游文化,力求形成自己学校的资源特色。校本教材《我做家乡小导游》的编写使成为我校最有特色的课程教材《我爱丝网花》校本教材的编写也独具匠心,我校将以此为出发点,按照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有阶段有层次的开展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并且建设好持续利用的资源库。参加导游志愿者的同学将在学校和各旅游景点建立档案库,为学校、学生及用人单位备好储备档案。 在“丝网花”教学活动中,制作的花卉、动物等作品收录到我校的特色资源库中,以求日后的二次利用。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此次研究的重点,是寻求一种适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建构模式。以两个典型资源(旅游和丝网花)的开发及利用,做为切入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成功的经验、可遵循的模式,由点及面,起到知识的辐射作用。 为综合实践课程的更好提供可靠保障。 难点: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和帮助。可是,在现在的许多农村小学中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却是徒有其名。影响课程开设的困难有很多,主要有: 1、师资力量的匮乏。 我校虽然地处近郊,但毕竟是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没有专职的教师任教,大多由老师兼任。他们每天疲于应付备课、批改作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所谓的主课上,根本没有精力去关心这些课程。即使开课,由于一切都是教师自行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所以在理论上还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更不用说创出地方特色了。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整理与提炼,深化与拔高,才能更符合纲要和目标的要求。 2、 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还不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