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六)(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5 17:37: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6.(1)—OH (2)B

(4)CD

27.[解析] (1)①Na2S2O4溶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亚硫酸氢钠,则0~t1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O2+2H2O===4NaHSO3;

②t2~t3段溶液的pH变小的原因是NaHSO3被氧化为NaHSO4使溶液酸性增强;

(2)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Na2SO4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物中含Na2SO4;

(3)由工业废气制备Na2S2O4的流程图可知:向装置Ⅱ中加入Ce,将NO氧化为NO2和NO3; 装置Ⅲ中在电解条件下,SO3与Ce发生反应生成Ce和S2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3

通电2-3+4+-

+2Ce+2H2O=====S2O4+2Ce+4OH。

[答案] (1)①2Na2S2O4+O2+2H2O===4NaHSO3 ②NaHSO3被氧化为NaHSO4使溶液酸性增强

(2)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稀盐酸,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物中含有Na2SO4

通电2-2-3+4+-

(3)2SO3+2Ce+2H2O=====S2O4+2Ce+4OH

28.[解析] (1)反应生成的HBr溶于水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溴蒸气遇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2)三颈烧瓶右侧导管特别长,除导气外还起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3)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烧瓶内压强减小,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烧瓶。

[答案] (1)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2)冷凝回流

(3)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烧瓶

29.[解析] 分析图像中加入的Ba(OH)2溶液的体积与产生的沉淀质量的函数关系可知:B点为Ba(OH)2与H2SO4恰好反应;A点Ba(OH)2不足,H2SO4还有剩余;C点Ba(OH)2已过量。

(1)根据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知:c(H2SO4)×V(H2SO4)=0.05 L×0.4 mol·L-1

c[Ba(OH)2]×V[Ba(OH)2],c[Ba(OH)2]==1 mol·L。

0.02 L

(2)C点时Ba(OH)2过量了10 mL,此时共有溶液体积为30 mL+50 mL=80 mL。所以,0.01 L×1 mol·L-1--1

c[Ba(OH)2]==0.125 mol·L,c(OH)=0.125 mol·L×2=0.25

0.08 L

-1

-1

2-

3+

4+

2-

2-

4+

mol·L。

[答案] (1)1 mol·L (2)0.25 mol·L 30.[解析] Ⅰ.因为K=

-1

-1

-1

c(H2)·c(CO)

,所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s)+H2O(g)

c(H2O)

CO(g)

+H2(g),注意C为固态,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Ⅱ.(1)①CO(g)+2H2(g)===CH3OH(g) ΔH1=-90.7 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 ③CO(g)+H2O(g)===CO2(g)+H2(g) ΔH3=-41.2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得:3CO(g)+3H2(g)246.1 kJ·mol。

(2)5 min后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50%,则Δc(CO)=1 mol·L×50%=0.5 mol·L

1

-1

-1

-1-1-1

CH3OCH3(g)+CO2(g) ΔH=-

0.5 mol·L-1

,所以v(CO)==0.1 mol·(L·min)。

5 min

(3)A.2v逆(CO)=v正(H2)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

-1

变化,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的状态是平衡状态,故B正确;C.v逆(H2)=2v正(C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D.容器内的密度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恒容下,质量和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4)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正极反应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由图2可知,a极为负极,b为正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CH3-12e+3H2O===2CO2+12H;当反应掉0.23 g即0.005 mol二甲醚时,外电路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06 mol,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反应为通电

2NaCl+2H2O=====2NaOH+H2↑+Cl2↑,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06 mol时生成0.06 mol NaOH,故c(OH)=0.1 mol·L,pH=13。

[答案] Ⅰ.C(s)+H2O(g)

-1

-1

CO(g)+H2(g)

Ⅱ.(1)-246.1 kJ·mol (2)0.1 (3)BC

(4)CH3OCH3-12e+3H2O===2CO2+12H 0.06 mol 13

31.[解析] (1)高温下瓷坩埚和玻璃棒中的二氧化硅和KOH等反应,被腐蚀,而铁坩埚和铁棒不反应。

(2)①中每生成1 mol K2MnO4时转移2 mol电子,则生成3 mol K2MnO4时转移6 mol电子;每1 mol KClO3参加反应转移6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KClO3与K2MnO4的物质的量高温

之比为1∶3,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KOH+KClO3+3MnO2=====3K2MnO4 +KCl+3H2O。

(3)根据表格中数据CH3COOK和K2CO3的溶解度比KMnO4大的多,蒸发浓缩基本上会留在母液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KMnO4接近,会随KMnO4结晶析出。故B、C不符合题意,A、D符合题意。

(4)A.操作⑤中蒸发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过滤,若大量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受热分解,会出现大量的副产品,故A错误;

B.抽滤时布氏漏斗中选用大小略小于漏斗内径且盖住全部小孔的滤纸,故B正确; C.不能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提高纯度,无水乙醇会与高锰酸钾反应,被高锰酸钾氧化,故C错误;

D.KMnO4受热易分解,KMnO4晶体的烘干温度过高会降低产率,应低温烘干,故D正确。 (5)洗涤剂不能快速通过,否则洗涤效果不好,所以粗产品的洗涤步骤应为dabef的顺序排列。

[答案] (1)高温下瓷坩埚和玻璃棒会与KOH等反应,与铁不反应 (2)6KOH+KClO3+高温

3MnO2=====3K2MnO4 +KCl+3H2O

(3)AD (4)AC (5)dabef

32.[解析] (1)根据F的结构简式和G的分子式可知,F(C14H19O3N)→G(C14H17O2N)的反应少了一个H2O,故反应类型为羟基的消去反应。

(2)根据C与反应生成D,再据F的结构简式判断,反应少了一个CH3Cl,故

可判断,应先与甲氧基在苯环邻位的H原子发生取代,取代生成的HCl再与甲氧基取代,生

成酚羟基与CH3Cl,故D的结构简式为,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酚)羟基、羰

基、酰胺键(肽键)。

(3)E经还原得到F,E的分子式为C14H17O3N,根据D、F的结构简式可知,E→F是羰基与

氢气的加成反应,所以E的结构简式为。

(4)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和甲酸形成的酯基;③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因此苯环上取代基应该是对称的,所以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5)苯胺易被氧化,因此首先将甲苯硝化,再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后与(CH3CO)2O发生取代反

应,最后再氧化甲基变为羧基,可得到产品,其流程图为

[答案] (1)消去反应

(2)(酚)羟基、羰基、酰胺键(肽键)(任写两种)

(3)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前仿真模拟卷(六)(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eoa145n8r0wk4t3v4f03ibqw7s1xb00tkm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