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温度升高有利于尿素水解生成NH3,且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催化效果好;NH3在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能生成NO。
【详解】I.(1)已知:①C(s)+O2(g) == CO2(g) △H1 = ? 393.5kJ·mol?1,②2C(s)+O2(g) == 2CO(g) △H2 = ? 221.0 kJ·mol
?1
?1
,③N2(g)+O2(g) == 2NO(g) △H 3 = +180.5
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2-②-③得2NO(g)+2CO(g) == N2(g)+2CO2(g),则△H=2(△H1)-(△H2)-(△H3)=2(? 393.5kJ·mol)-(? 221.0 kJ·mol)-(+180.5 kJ·mol),故CO和NO两种尾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NO(g)+2CO(g) == N2(g)+2CO2(g) △H==?746.5 kJ·mol?1; (2)①前4 s内平均反应速率υ(CO)=2.25×10mol·L·s;
?4
?1
?1
?1
?1
?1
c(3.60?2.70)?10?3= mol·L?1·s?1=t4s②图中L一定时,NO(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增大,转化率降低,说明逆向进行,结合反应2NO(g)+2CO(g) == N2(g)+2CO2(g) △H==?746.5 kJ·mol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进行,增大压强时平衡正向进行,可知X代表的物理量是温度;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故L2>L1;
?1
II.(3)尿素[CO(NH2)2]水溶液温度高于160℃时尿素水解,产生 NH3,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同时有CO2气体生成,则尿素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O(NH2)2+H2O
2NH3+CO2;
(4)①增大尿素的量可提高NO的转化率,即尿素与NO物质的量比值越大,NO的转化率越大,则图象中a>b;
②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尿素水解释放氨气的速率加快,c(NH3)增大,且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增加,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温度升高,NO转化效率升高;但温度过高, ,原因是______。温度过高,发生反应 4NH3+5O2 ==== 4NO+6H2O,生成NO,导致NO的浓度升高,NO转化效率下降。
的【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熟悉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10.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科学家研究零价铁活化过硫酸
11
钠(Na2S2O8)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As(Ⅴ)],其机制模型如下。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去除废水中As(Ⅴ)的机制模型 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SO4?·为主要的自由基,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和·OH同时存在,强碱性条件下·OH为主要的自由基。 Ⅱ.Fe2+、Fe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离子 Fe2+ Fe3+
(1)砷与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其原子比磷多一个电子层。 ① 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砷酸的化学式是______,其酸性比H3PO4______(填“强”或“弱”)。
(2)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可持续释放Fe2+,Fe2+与S2O82?反应生成Fe3+和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利于形成Fe2+和Fe3+,以确保As(Ⅴ)去除完全。 ①S2O8中S的化合价是______。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Fe3+转化为Fe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不同pH对As(Ⅴ)去除率的影响如图。5 min内pH = 7和pH = 9时去除率高的原因是______。
2?
开始沉淀的pH 7.04 1.87 沉淀完全的pH 9.08 3.27 12
【答案】 (1). 第4周期、第ⅤA族 (2). H3AsO4 (3). 弱 (4). +7 (5). Fe+ S2O82? == Fe 2+ +2SO42? (6). Fe+ 2Fe 3+ == 3Fe 2+ (7). pH = 7和pH = 9时,产生了具有强氧化性的SO4·和·OH,利于生成Fe和Fe,pH = 7和pH = 9时,Fe和Fe形成Fe(OH)2和Fe(OH)3,与As(Ⅴ)发生共沉淀,有效去除As(Ⅴ) 【解析】 【分析】
(1)①磷核电荷数为1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ⅤA族;
②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4,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弱;
(2)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可持续释放Fe,Fe与S2O8反应生成Fe和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利于形成Fe2+和Fe3+,以确保As(Ⅴ)去除完全。
①S2O8中氧元素为-2价,设S的化合价是x,结合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2计算;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生成Fe和SO4,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Fe将Fe3+还原为Fe2+,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
(3)由模型可知pH = 7和pH = 9时产生了强氧化性的O4·和·OH,有利于Fe的氧化,pH = 7和pH = 9时Fe2+和Fe3+完全转化为Fe(OH)2和Fe(OH)3,易除去;
?
2+
2-2?
2+
2+
2?
3+
?
2+
3+
2+
3+
【详解】(1)①磷核电荷数为1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ⅤA族,则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ⅤA族;
② 砷酸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其化学式是H3AsO4,因As非金属性比P弱,则其酸性比H3PO4弱;
(2)①S2O82?中氧元素为-2价,设S的化合价是x,2x+(-2)×8=-2,解得x=+7,即S2O82?中S的化合价是+7;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生成Fe2+和SO4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S2O82? == Fe 2+
13
的+2SO4;
③Fe将Fe3+还原为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Fe 3+ == 3Fe 2+;
(3)结合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去除废水中As(Ⅴ)的机制模型可知,因pH = 7和pH = 9时,产生了具有强氧化性的SO4·和·OH,利于生成Fe和Fe,pH = 7和pH = 9时,Fe和Fe形成Fe(OH)2和Fe(OH)3,与As(Ⅴ)发生共沉淀,有效去除As(Ⅴ),故5 min内pH = 7和pH = 9时去除率高。
11.某小组同学研究SO2和KI溶液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溶液迅速变为浅黄色,将溶液进行离心分I 离无固体沉积, 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 溶液立即变成深黄色,将溶液进行离心分II 离有浅黄色固体沉积,溶液黄色变浅,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
(1)加入淀粉溶液的目的是______,为达到相同的目的,还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2)经检验,II中的浅黄色固体是硫。资料显示,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生成S和I2。
① 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 针对II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甲同学提出假设:______。为证实该假设,甲同学取II中离心分离后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支持上述假设,理由是______。
④ 丙同学向1 mL 1 mol·L KCl溶液中加入5滴1 mol·L盐酸,通入SO2,无明显实验现象,再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几乎没有白色沉淀。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实验表明,I?是SO2转化的催化剂。补全下列离子方程式。 SO2+H2O ===_____ + +
(4)对比实验I和II,推测增大H+的浓度可加快SO2的转化速率。为证实该推测,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证明,实验方案是______。
?1
?1
3+
?
2+
3+
2+
2?
14
【答案】 (1). 检验是否有I2生成 (2). CCl4(苯、煤油) (3). SO2 +4I +4H == 2I2 +S+2H2O (4). SO2将I2还原为I? (5). 空气中的O2将SO2氧化为SO42? (6). O2不是SO2氧化为SO42?的主要原因 (7). 3SO2+2H2O === 4H++ 2SO42? +S (8). 向1 mL 1 mol·L KI溶液中加入 5滴1 mol·L【解析】 【分析】
(1)碘遇淀粉溶液蓝色,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且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
(2)经检验,II中的浅黄色固体是硫。资料显示,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生成 ①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S和I2,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离心分离后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说明I2能氧化SO2生成SO4; ③空气中有氧气,也能氧化SO2;
④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几乎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无SO4;
(3)I?是SO2转化的催化剂,可知SO2在反应中既被氧化生成SO42-,又被还原生成S,结合守恒法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4)通过改变H+的浓度来判断SO2的转化速率是否发生改变;
【详解】(1)利用碘遇淀粉溶液蓝色,加入淀粉溶液可检验反应中有碘生成;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也可以加入CCl4后振荡静置,看有机层是否显紫红色,来判断反应中有碘生成; (2)①在酸性条件下,SO2和KI溶液反应S和I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4I? +4H+ == 2I2 +S+2H2O;
②II中加入淀粉溶液不变色,说明I2被还原,结合SO2具有还原性,可假设SO2将I2还原为I;
③乙同学认为空气中有氧气,也能将SO2氧化为SO4,故不支持甲同学上述假设; ④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几乎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无SO4,由此可得出O2不是SO2氧化为SO4的主要原因;
(3)I是SO2转化的催化剂,可知SO2在反应中既被氧化生成SO4,又被还原生成S,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SO2+2H2O === 4H++ 2SO42? +S;
(4)向1 mL 1 mol·L?1 KI溶液中加入 5滴1 mol·L?1 KCl溶液后,再通入 SO2气体,观
察现象,进而判断增大H+的浓度是否可加快SO2的转化速率。
15
?
2-2?
2-2?
?
2-2-?1
?1
?+
KCl溶液后,再通入 SO2气体,观察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