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让心灵说话
——如何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叫心理活动描写。 2、认识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来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知: 1、什么是心理描写 ?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2、作文需要以情感人,而感情又产生于心里。因此,要想写活人物必须着力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 (1)内心独白法。
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教师归纳: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 “我想……”、 “我心里想……”、“我心里嘀咕着……”、“我思索着……”等词语引出。
1
例子:如《最后一课》中写道这样一句话: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心理描写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的愚蠢,表现了对侵略者憎恨和反抗的思想情绪。
例子:语文课上,老师提问了一个我不会的问题,当同学们都把手陆续举手的时候,我心里嘀咕着:“老师啊,老师。您可千万别叫我回答问题啊,求求菩萨了,如果叫我回答的话,我一定会很难堪的!”这句话表现了我不想回答问题的紧张的心理活动。 (2)梦幻描写法。
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
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好像看见\、\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例如:老师还没有下发考卷,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3)、景物衬托法:
用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人物的心情不同,对周围景物的感受也不同。所以景物描写,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如一位同学在写《我被评上了\三好生\》日记中写道:\今天,校园大门两侧插着的彩旗特别鲜艳,花池里的月季花开得也格外美丽……\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被评为\三好生\而兴奋不已的心情。
又如一位同学在写《考试不及格之后》的日记中这样写道:“骑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刮着冷冷的风,路边的树叶都耷拉着,没有一点活力,枝头
2
上麻雀在那唱着一首难听的歌曲……”。这句景物描写,生动地衬托出\我\考试不及格的失落及烦躁的心情。 (4)、动作暗示法:
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动作中表现出来,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行动向外界传达。
如有一位同学写《我的妈妈》一文,写到妈妈与邻居王大婶闲谈,夸\我\夸得太过分时,\我脸涨得通红,手不停地绞着衣角,还用胳膊轻轻地碰了妈妈几下……\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但把妈妈善于炫耀子女的特点表现出来,还把\我\实事求是,对妈妈这种做法表示反感的心理作了成功的刻画。
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人在紧张的状态下的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这一连串的动作就反衬出我紧张的心情。
3、进行人物心理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第二:心理描写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 第三: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 2、 [练习:]
1.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3
2.你去了网吧包宿,一晚上没有回家, 当你第二天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你会想……
3.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到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4.上课时,老师要记笔记,你正要拿起笔,却突然发现它不见了,刚才明明在的呀……
5.上课时,你同桌的笔不见了,他拿眼睛瞟着你,此刻你……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吗?是啊,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多彩的,她就像天,多变;就像舞台,多姿多彩。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捕捉那精彩的瞬间,从而表现多彩的生活。 八、板书:
作文指导:让心灵说话
——如何进行心理活动描写
方法:1、内心独白法 2、梦幻描写法
3、景物衬托法 4、动作暗示法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