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记得住。平时让孩子一个人出去买报纸或者拿牛奶,让他一个人走路也不会害怕。在带孩子认识路线的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或者是联系,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四、和孩子共同成长
1.家长情绪:心态平和——耐心接纳——科学引导 (撕纸条)
刚进入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会出现困惑和不适应,进而产生不良行为现象,对于这些现象,
作为家长,首先耐心接纳,了解孩子不良现象的原因、来源,并接纳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理解。
我邻居家的男孩,大学是山大,但是在最初上一年级的时候,却是让爸爸妈妈的头都大了。坐不住,没少让老师请了家长,但是,我邻居是法院里做青少年工作的,非常有耐心,他慢慢地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倾听孩子,允许孩子,不时地看到孩子的进步,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不跟别的孩子比,看到孩子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别人写一行,他儿子写一个字就好,不断地看到孩子的努力,表扬孩子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有了信心,不再畏惧学校,不再退缩,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成绩就稳定在前五名了。即使全世界都等不及你孩子,你也要以“静待花开”的心态等待孩子,毕竟你们是血缘亲情呀!
家长也可能因此产生一些急躁、焦虑、担心等情绪,作为家长,也要接纳自身的情绪,并做好自我调节,不要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就要及时帮助孩子科学引导、纠正;多听听孩子的想法,陪伴他找出原因,商量解决方法;家长还要学会等待;更要教给孩子学会求助,让他感受到亲情,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
2.不贴标签:就事论事,做错事改之则是好孩子。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如:粗心、不认真、脑子反应慢、笨等。
家长们爱翻旧账,你上回就忘待课本、你上回就把钱丢了,不长
.
.
记性、这个题错了几遍了,粗心、你上回打架我们赔了多少钱你忘了?我真对你太失望了,你怎么这么笨呢?这种翻旧账的做法会大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刚入学的孩子感觉一无是处,贴上标签,会影响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
举例:各位家长这么大了,你会不会摔个盘子摔个碗,开车会不会失手追个尾等等。
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改正眼前这个错误就好,不要翻旧账。古人都说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习惯培养:细心观察——耐心等待——不包办。
因为孩子还刚刚上小学,会有很大的不适应,孩子会因为没有父母的悉心照顾,会出现吃饭慢,收拾东西不条理等现象。有的家长看到就乱了阵脚,不顾一切地为孩子安排生活起居。生活全包只要好好学习,其余什么事情都可以别管的做法在如今的4-2-1家庭中屡见不鲜。于是出现了带着保姆去上大学的事情。这对于孩子来说绝非乐事。
[点评]家长的一手全包的做法实不可取。这样长久下去,孩子的责任心无法得到培养,以后踏上社会还是会不适应,让孩子接受一定的生活锻炼是必须的。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被“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的概念环绕,毕竟学习只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部分。
[对策]顺其自然有意锻炼刚入学的小朋友常常会有各种遗忘事件发生,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心急火燎地给孩子送去。家长要细心观察、耐心等待孩子自理自立,有必要把照顾自己的担子交给孩子,鼓励孩子承担责任,锻炼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东西、自理自立,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能力也会比较强。
哈佛大学学者做过意向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干家务、整理自己的东西与孩子的学习能力及责任感的培养、适应能力有不切的关系。
4.言传身教:榜样示——少说多做。 (互动:拍手,谈感悟)
总结拍手感悟:我说了好几遍,数到“三”的时候拍手,大家基本上都是数到“二”就拍手了,告诉我们:我说了什么不重要,大家
.
.
重要的是看我做了什么。所以,在配孩子成长过程中,大家多做比多说效果要好得多,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家庭和睦)
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少打架、少吵架 隐形爸爸+焦虑妈妈=失控孩子 (做学习型父母)
比如:少玩手机,少打游戏,少看电视,少唠叨等。多看会书,保证安静的学习环境,多让孩子跟你聊天,善于倾听,练字,多运动等。
5.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合理目标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2016年3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炉。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作为家长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进入小学之后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部排满,不是用来学习奥数,就是用来培训英语口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提前给孩子进行学科教育。
[点评]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压力并不大,家长也没有必要过度加压。因为孩子也会有自尊心,家长要善于发掘孩子的优点,通过鼓励教育带动其它薄弱方面的培养。不要给孩子太多学习上的压力,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家长要区别对待。即使自己的孩子在最开始的学习有点不适应,家长不要急躁,要弄清楚原因后再作判断。
[对策]适当安排勿给压力刚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些不适应的现象产生,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家长陪读会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要注意的是,陪读不是监督。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道学习
.
.
的这种形式,让孩子学会怎么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利用时间。
有目标才有动力。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条件。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目标不宜过高,过高则不可企及,不能坚持,实现不了,容易半途而废;也不宜过低,过低毫不费力,会消磨孩子的兴趣和动力。
建议:不以物质为诱惑,而以物质为奖励 。
总结:家长应树立积极心态,积极关注孩子的发展,教育不仅是老师的事,成绩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家长的作用及配合不可轻视。
五、互动总结 1.做选择题,谈感悟。
(1)他很爱她。她长得白净漂亮,美丽可爱。可是有一天,她惨遭车祸,即便后来痊愈了,脸上却留下了丑陋的疤痕。你觉得,他还会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情商智商都很高。可有一天,他破产了,身无分文,还有很多债务。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老师:当大家认为他们是情侣时,大多都选择了B和C,当我告诉大家他们的关系是父女、母子的时候,大家都100%选择了A,这说明了什么?
(家长讨论思考)
师谈感悟:在世间,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漂亮还是丑陋,无论学习好还是不好,他(她)永远是你的孩子。
爱孩子连动物都会,这是本能。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所以大家要做高明的家长、聪明的家长。最高明的医生是
.
.
预防疾病,最高明的家长是提前预防。
作为老师和班主任,我们也会在开学的最初几周,从思想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要求、习惯及学习方法等,带领他们逐渐感知小学生活,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关于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任课教师会在各科上课过程中教给学生各种习惯和学业知识。
2.几点建议
(1)家长们需要补课。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家长在生孩子前没有储备足够多的知识,要摆脱家庭教育的困境,只有做学习型的家长。
家庭教育的知识了解越早越好。等孩子遇到问题了再来学习,那就来不及了。当个别孩子出了大问题,才想到学习,那就真正的晚矣,有的家长会后悔莫及,悔恨终身。
(2)家长观念不对,努力白费。
好多家长把家庭教育单纯看做是“改正孩子”,把矛头对准孩子,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使出“打、骂”甚至体罚等专制性的手段,结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最高明的医生是预防疾病,最高明的家长是提前预防。 (3)教育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教育孩子并不难,难的是改变家长自己。家长教育必须有一种自我超越的态度,家长要有“教育孩子,先改变自己的”意识,这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今天开始的家庭教育课程可以给你理念的引导,方法的指引,问题最终只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我们家长要善于学习,勇于承担。
3.结语:
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个人认为,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可以总结这么几条:一是了解小学阶段的特点,用积极的心态尊重陪伴孩子;二是用商量的方式、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三是做孩子的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等;四是不贴标签,就事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