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基地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时:3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12.文章结尾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你简要加以分析。
【拓展延伸】
13.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收获反思】 1.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在学习生活中的迷惑:
【推荐阅读】
一、能体现本文中心的例子:
(1)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
(3)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正如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21
(4)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欧阳修四岁丧父笃而成才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5)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二、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四中基地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时:3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鱼我所欲也》 2.理解重点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备课成员:黄宇华 姚明慧 马 宇 张 玉 崔明浩 陈 晨 杜 铭 马占丽 【要求: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掌握文言字、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主备人: 董艳辉 审核人 : 课型:自学验收 领导签字: 重点字词: 【学习目标】 1、鱼我所欲也( ) 2、不为苟得 ( ) 1. 积累文言文词,品味语言情致;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2. 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5、何不为也( )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3. 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7、是故( )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学习重点】 9、贤者能勿丧耳( ) 10、一箪食 ( ) 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 11、一豆羹( )( ) 12、呼尔而与之( )( ) 【学习难点】 13、行道之人( ) 14、蹴尔而与之( ) 1. 文章论点及论证方法; 15、乞人不屑也( ) 1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文章“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 )17、于我何加焉( ) 18、为宫室之美( ) 【知识链接】 19、得我与( )( ) 20、乡为身死( ) 1.关于孟子 21、是亦不可以已乎( ) 22、失其本心( )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合作探究】 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要求:组学之后,口头展示】 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 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 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作品《孟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指导方法:根据第一题的理解,文著作,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整体对文章的把握回答问题要求:组学之后:口头展示 】 养。《孟子》跟《论语》同是用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具 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孟子的思想 :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 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以严肃 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斥责了那些苟 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指导方法:多媒体投影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回归教材。【教学设计】 要求:独学之后,组学,组学之后,板书展示】 【激趣导入】 1.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注意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苟( )得 所恶( ) 不辟 ( ) 勿丧( )耳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举例说明。【要求:组学之后口头展示】 一箪食( ) 蹴( ) 羹 ( ) 得我与( ) 乡( )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 )宫室之美为( )之
22
四中基地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时:3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5.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请写出古今中外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和事迹。【指导示例:南宋的抗元爱国将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要求:组学板书展示】
【拓展延伸】
1.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回家查阅,并同课文进行阅读比较,看看它们各自表现出怎样的价值取向。
参考资料:文天祥《过零丁洋》、夏明翰《就义诗》、裴多菲《爱情,自由》、李清照《夏日绝句》、陈毅《梅岭三章》、叶挺《囚歌》等。 2.查阅“嗟来之食”的故事,与课文比较,看看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3.孟子主张的“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作哪些理解?它有没有现实意义?搜集整理资料具体分析说明。
【说明:以上三方面的拓展学习,学生可只选取一个方面完成,查找整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思考回答,不必占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所有相关的材料都可以贴在教室适当的地方,由学生自由交流 】
【我的收获】
【素材积累】
名言: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
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对织 成语:
缘木求鱼、寡不敌众、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八中基地 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时:3课时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 岳阳楼记 》 导学案 3、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
备课组成员: 毕立敏 刘丽娟 李 季 高世元 毛 敏 高喜东 黄淑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主备人:刘丽娟 李季 审批: 课型:自学验收 领导签字: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②朝晖夕阴( ) ③前人之述备矣( ) ...【学习目标】 ④迁客( )骚人( ) ⑤霪雨( )霏霏( ) ........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⑥日星隐曜( )⑦樯( )倾楫摧( ) ⑧岸芷汀兰( ) ....2、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⑨静影沉璧( ) ⑩微斯人( )(11)吾谁与归( )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教学重点,教学
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释为 难点)
(3)参照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4、课文并不是单纯地写山水楼观的一篇“记”,而是融自然、感情、理想于一文,请依据【知识链接】 表达方式的变化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1、作者简介 ( 1段 )(记叙)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2-4段)(写景抒情) 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 5段 )(议论) 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
三、合作探究
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
1、第1段哪些文字写了滕子京的政绩,滕子京身处什么情景之下政绩斐然?
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 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 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
2、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 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2、第2段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写洞庭湖的景象,分别突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 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 的情怀。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3、第二段作者由景入情,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二、自主学习 用?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上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2)熟练而准确地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准确断句。 4、文章3~4段为我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四段描绘了 一幅湖光山色图,从景物状态这个角度考虑此处用了什么写法?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属( )予( )作文 予观夫( ) 阴风怒号( ) 日星隐曜( ) .....
薄( )暮冥冥 忧谗( )畏讥( ) 宠辱偕( )忘 嗟( ) .....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