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概考点24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2:30: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马概考点243

真理、谬误属于认识

成对的范畴: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和谬误,真理和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由和必然,存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形式和内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时空和物质运动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发展问题

导论部分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不是全人类的,体现了阶级性)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

其基本组成是马哲、马政经、科社三部分,但不是全部组成,除此外还有历史学、法学等组成,其中马哲是基础、前提,政经是中介、工具、过渡,科社是归宿、目标

3 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经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继承、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单单指马恩的思想)

4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一一对应)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和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阶级基础

6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重点在统一,不在实践?)

7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精髓是实事求是

哲学导论部分

8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或者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

9 第一性问题也称本原问题起决定作用,是哲学最根本的问题,第二方面问题也称可知性问题

10 社会历史观领域的基本问题是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11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它夸大马克思主义承认存在的精神力量,如感觉、理性、观念、心、英雄、理论)和客观唯心(也称神秘唯心主义,夸大马克思主义不承认的精神力量,如上帝、鬼神、命运、理学、理念论、绝对观念、绝对精神)两种形态

12 世界的基本问题还有发展问题,即世界的存在状态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根据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哲学划分为辩证法(五行、黑格尔哲学)和形而上学(原子不可分、天道不变论)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实践性、阶级性,其中实践性是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毛泽东说的)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上的两大统一:

唯物论(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原子不可再分)和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辩证,即绝对精神、绝对意志)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哲首创唯物史观,成为唯一彻底的唯物主义)

唯物论部分

15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5’哲学上的物质范围广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客观关系(阶级、民族、生产关系),客观属性(酸碱性、阶级性、民族性)

16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即列宁的定义,没有揭示物质的具体结构,而是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角度给物质下定义的,表明了物质的本原性以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7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它指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它概括和把握住了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即客观实在性; 它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奠定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18 意识的产生

(一个决定性力量、两个动力、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或实践起决定性作用,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力量;

矛盾和联系是意识产生的两个动力;

意识产生经过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从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开始有主动性,但是无感官分化,无心理活动),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18’“一切物质都有类似于人类感觉的反应特性”正确,列宁说的

19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技能和对物质的反应,是主管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1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说明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0 物质和意识的区别既是绝对的(从本源上讲),又是相对的(从本质上讲,物质的一元论)

21 庸俗唯物论(庸俗XX论,指过分夸大XX的力量)将意识看成“人脑分泌物”,完全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否定了意识的主观性和选择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殊表现

21’形而上学的错误有: 贬低主观能动性,静止不变的发展观,孤立不联系的看问题,片面极端不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夸大外力作用不重视内外因的统一

22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方式

是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3 静止的两个含义:

从位置上讲,特定物体之间没有机械位移;从性质上讲,物质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

24 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24’“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正确,赫拉克利特,但是只要不是“两次”就错误

24”庄子的万物齐一思想,错误,否认了质的稳定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 时间与物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长短和方向),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规模和位置),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四维时空观和三维空间观

26 时空与物质运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空有绝对性(指时空的客观性)和相对性(指时空的可变性)

27 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

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实践活动本质上讲是物质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28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主要特点: 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的统一是运动着的统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30 实践是指人的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其本质是实践主体运用实践中介作用于实践客体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是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1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直接作用于客观对象并产生客观现实效果,这是实践的最大优点,也是实践于认识的优点

32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决定性)、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

3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34 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的中介,既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的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辩证统一关系的真正钥匙

35 现实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人从自然界而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

36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表现: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部分

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37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外部联系)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主要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8 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特殊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39 过程是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的包括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

搜索更多关于: 马概考点243 的文档
马概考点24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ftxd1vx4x03ypi6btd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