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二、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1.品读课文,引导质疑,批注读文感受。
燕子去了能再来,杨柳枯了可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唯独时间不会再来,所以作者在课文的开头就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作者到底要用这个问题表达什么?请大家细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
2.小组交流,合作研读,然后选代表汇报。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①猜一猜: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多大年龄?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八千多日子”,那可是二十多年哪,朱自清50岁去世,这可是他的半生啊,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作者是怎么认为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②思考:在朱自清先生看来,他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一个“溜”字,你读出了什么?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这里作者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心绪。)
④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绪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学生阅读背景资料,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课件出示: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朱自清24岁。五四运动时,他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被摧垮,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苦闷之中,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朱自清写下了
这篇感人的散文。)
要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留恋之情。
⑤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把这个空灵而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而具体,那么,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
课件出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①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中具体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②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时间的脚步匆匆?(跨过、飞走、溜走、闪过)想一想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
③时间的脚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细节,模仿课文诗一样的语言创作一首诗!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场景,降低难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结:日子从“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走”“叹息里闪过”,真是挽不住,也留不得啊!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影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作者将时光这一空灵的对象写得如此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透过作者的灵动之笔,我们感受到了那人格化的太阳,直接沟通作者心
灵深处的动人形象。让我们把心放进课文中,随着作者一同感受时光飞逝的愁绪和无奈。
⑤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笔下匆匆流逝的时光,感受到了作者的声声叹息和无奈的愁绪,那么,作者是不是真的让日子从自己的身边任意溜走、无所事事呢?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说的“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
此处可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经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和写作目的。
了”呢?
(3)了解作者的生平,深入解读文本主题。 课件出示:
朱自清,生于1898年,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著作。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1948年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不久在北平逝世。
①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②朱自清先生在他短短的生命旅程中,成果卓著,那他为什么还要说“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他真的是赤裸裸地来,又赤裸裸地去吗?请大家快速朗读第4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一连进行了几次发问?透过这些问题,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③在这一连串的六个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触景生情,抒发对时代感受的深深责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深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是啊,“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悔”和“恨”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两个“赤裸裸”的意思一样吗?“平”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朱自清是白白地走了这一遭吗?(简介朱自清的作品)
你能尝试回答吗?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④指名,小组合作、伙伴合作、师生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这句话用怎样的感情朗读最能表达此时作
者的心情?和第1自然段中的那句话相比,在朗读上有什么区别?请你试着读一读。(学生对比朗读)
设计意图:生本课堂,以生为本,通过多层次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个性化解读,生成独立的、有个性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体会感情。
三、朗读全文,熟读成诵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欣赏全文。
2.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请你带着作者的情绪朗读这个自然段。 3.采用多种形式读背课文。
设计意图:升华情感,深入体会,教给学生读背课文的方法,丰富积累。 四、拓展练笔,提升认识
1.学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2.时光逝去,永不复返,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明日歌》,做一个珍惜时间、跑在时间前面的人。(课件出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并延展文本主题,升华文本内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启迪。
五、布置作业,丰富积累 1.课内作业:背诵课文。
2.课外作业:阅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珍惜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