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音乐_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7:13: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情感之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 了解作曲家贝多芬,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的伟人精神。 3. 学唱《欢乐颂》,感悟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学习音乐小知识:交响曲、合唱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学难点:学唱贝多芬的《欢乐颂》,感悟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前导入:

播放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能更快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 并为“情感之声”这节课做

下铺垫。)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情感…… 1、师生互动

想一想:人类的情感有哪些?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祖国情、世界情。 (引导学生由小家到大家来思考都有哪些情感) 唱一唱: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的乐曲? 爱情:《因为爱情》 《月亮代表我的心》 亲情:《父亲》 《父子》 友情:《朋友》 《同桌的你》

乡情:《故乡的小路》 《绿叶对根的情意》 祖国情:《我爱你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 世界情:《我和你》

(在此环节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说出并能唱出有关的歌曲,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情感之声。)

2.欣赏钢琴演奏《致爱丽丝》主题旋律。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40岁的时候教了一个女学生,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写了这首小曲赠给她。音乐主题纯朴亲切、柔和优美,刻画出温柔美

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爱情。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贝多芬,去感受他的情感世界…… 二、聆听思考:

1.中文版《欢乐颂》,这首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全人类的理想和渴望,即世界情。这首作品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的第四乐章。

2.贝多芬简介

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宫廷男高音歌手,脾气暴躁,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41岁就去世了。儿时的贝多芬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4岁就逼迫他练习乐器。他经常很晚喝的醉醺醺的回家,把熟睡中的贝多芬拉起来练琴,贝多芬的邻居说他家的琴声从来没有停止过。8岁登台演出,12岁就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25岁耳病加重,28岁就完全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听力是不可想象的,贝多芬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凭借惊人的毅力以及乐观精神,完成了很多伟大作品的创作。 音乐作品:

9部交响曲(第3英雄交响曲、第5命运交响曲、

第6田园交响曲、第9合唱交响曲)

11部管弦乐序曲,32首钢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歌剧,

声乐曲,室内乐曲,被后人成为“乐圣”。

3.再次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欢乐颂》。

气势磅礴,音响恢弘,激动人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晚年的巅峰之作,也是最后一部作品。贝多芬一生最后的十年,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部著名的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美好的愿望。渴望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的理想,它告诉人们:只有当所有的人们都成为兄弟姐妹时,全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终曲里,管弦乐队的所有乐器和人声揉和在一起,化为一片对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爱的赞美呼声,把整个乐章推向极致,推向欢乐的海洋。这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 (感受贝多芬面对残酷的命运,与命运抗争,不服输,乐观向上的英雄精神。学习音乐小常识:交响曲、合唱。) 4. 学唱感受

学唱《欢乐颂》感受贝多芬想表达的情感和精神。

(先学习一遍简谱,再唱歌词。把学生分为两组,对比演唱,并采用轮唱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合唱的魅力)。 三、拓展与展示

贝多芬的创作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的体裁,他的作品中洋溢着高尚进步的思想,他把交响曲的思想容量扩展到前人不敢想象的程度,把钢琴的变现幅度远远超出室内乐体裁的范围。在创作技法上有突破性的尝试,成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人物。

贝多芬一生中最伟大的创作是九部交响曲,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他的奏鸣曲增强了力度的对比,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领域,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具有交响乐般宏大的音响效果。

欣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片段 四、课堂小结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做有心人,去感受音乐中人类不同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

搜集整理关于友情的歌曲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多喜欢流行音乐,而且在情绪、情感上与流行歌曲产生共鸣,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情感之声》也从情感上进行剖析,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以学生情感的熏陶,这也是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教法:音乐欣赏法、讲授分析法、练习法。

音乐欣赏法:在聆听中鉴别与赏析,感悟音乐;

讲授分析法:教师讲授与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 练习法:通过学唱练习,使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演唱。

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课堂中学会歌曲《欢乐颂》的演唱,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表达了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感悟:音乐艺术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情感的力量,只是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音乐是人内心世界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宣泄。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运用比较鉴赏和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指定专题或自选专题,学会收集文字、乐谱、音响、音像资料进行交流,丰富音乐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评测练习

通过教唱《欢乐颂》,分小组评比演唱、分声部演唱。

课后反思

学生都能说出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流行歌曲,但是对民族传统音乐了解甚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了解、学习。

课标分析

新课标分析在音乐教育理念中强调以音乐审美为中心,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绪,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立足核心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表达了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感悟:音乐艺术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情感的力量,只是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音乐是人内心世界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宣泄。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高中音乐_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g14i52w067dd7d92wae4uc568cqcf01a4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