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2 0:32: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图像(选择题)

1、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C.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如图所示四个图像表示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含有0.01mol氢氧化钙的溶液中,缓慢通入0.01mol二氧化碳气体 C、用相等质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3、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HCl溶液 HCl溶液 BaCl2溶液 CuSO4溶液 H2SO4溶液 乙 NaOH溶液 大理石 Na2CO3溶液 铁 粉 锌 粒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⑤ 4、相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B、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 C、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D、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C 5、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

0 加水的体积 pH 剩余固体质量 生成氢气质量 Mg Zn CO2的溶解度 0 反应时间 0 反应时间 0 温度 A

B

1

C D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水 B.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

C.分别向足量稀盐酸中加入物质的量相等的Mg和Zn D.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正确的是( ) A.40 ℃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 ℃降至40 ℃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 ℃时,Z和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60 ℃时,100 g水中,加入50 gX得到饱和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为33.3%

7、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n)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上述反应中( )。 n A.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3:2

C.镁和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溶解度

8、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g/100g水)

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d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D.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其结晶的方法

9、20℃时,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充分搅拌,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明上述过程中各种量的变化的是 ( ) m(H2O) 溶质质量分数 S(KNO3) KNO3固体质量 O t O t O t O t

10、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

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

1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 )

硫 M A% pH 酸 Fe (质量) 溶7 液 Zn

加水的体积 7 0 1 13 PH

m(质量 ) t(s) C D B A

A.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m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12、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

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溶 H2SO4 硫 沉 液质 酸 淀 pH 量 钠 质 分 质 量 7 数 量 g g 0 NaOH溶液/g 0 NaOH溶液/g 0 NaOH溶液/g NaOH溶液/g 0 B C D A 1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 ..A 沉淀质量 gONaCl质量/gB 生成H2质量gOC 溶液的pH7OD 生成粉CO2末块质状状量gO时间/tMgZn时间/t稀盐酸/mL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计算(选择题)

1、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6:1

2、二溴海因(化学式为:C5H6O2N2Br2)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新型环境消毒剂,关于 二溴海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溴海因的摩尔质量为286g B.1摩尔二溴海因中含6.02×1023个N2分子

C.二溴海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

D.1摩尔二溴海因中C、H、O、N、Br原子个数比为5∶6∶2∶2∶2

3、在四个烧杯中各装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测其温度。再将6%、9%、12%、15%的盐酸各10mL分别加入上述的四个烧杯中,最后测量其温度。上述实验设计主要在研究下列哪一项关系( )

A.酸的种类与中和反应快慢的关系 B.酸的种类与中和反应所放热量的关系 C.酸的浓度与中和反应快慢的关系 D.酸的浓度与中和反应所放热量的关系

4、在t℃时,某物质A的溶液若恒温蒸发10g水,析出2g无水晶体;若恒温蒸发20g水,析出6g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 C.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 D.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0g水 5、一定温度下,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g水,无晶体析出,再蒸发掉100g水,析出20g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一定等于20g/100g水 B、一定不等于20g/100g水 C、小于或等于20g/100g水 D、大于或等于20g/100g水

6、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C.③和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加NaCl质量(g) 2 3 4 5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溶液的质量(g) 12 13 13.6 13.6

实验 水的质加入该物质 溶液的 7、20℃时,某物质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右表。

序号 量(g) 的质量(g) 质量(g)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① 10 2 12 B.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该物质 ② 10 3 13 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8、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7.2克水,则该有机物中( )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只含C、H、O元素 C、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元素 9、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 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

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6H8N2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 4: 1 D.对苯二胺能被皮肤少量吸收

10、有一种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

A. 7.6 g B. 15.2 g C. 20.0 g D. 40.0 g

11、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64 待测 4

b 32 25.6 c 40 72 d 1.0 1.0

(word完整版)中考化学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gdkq1nit379c964hjsm5kaxd91bpl00kw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