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版《红楼梦》的播出,全国掀起了一阵评说红楼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起这两百多年前的小说,并且不亦乐乎地评论甚至是争论这部伟大的作品,而其最直接的争论来源就是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与现代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种种差别。
就这两个版本的《红楼梦》,我想从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来经行比较,它们分别是气氛表现和人物造型。
一:关于《红楼梦》的气氛表现
先谈谈离咱们最近的版本。很早就听说新版《红楼梦》开拍,然而我却从未对它产生过什么憧憬。因为我觉得这翻拍老样的成功例子并不多,加上现代人喜欢表现个性而无法不去删除原本自然而真实的一些东西,这往往会让人难以接受。第一次听见对新版的评论是在一门电影课上,那老师说新版《红楼梦》就像是一部恐怖片,听到这里我很纳闷,《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确是有不小差别的,怎么拍出来会有近似效果?
带着好奇我踏上寻新《红楼梦》的道路。首先,电视剧开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幅烟雾缭绕的诗意、飘渺的山水画卷。新版详细讲述了通灵宝玉的由来,并把仙境和仙人描绘的有声有色,甚有太虚幻境的感觉,这些都使我想到了《西游记》和《新宝莲灯》,但从技术层面上说,新《红楼梦》比它们做得好。其次,在观看新《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总是不能从一个神话故事的感觉中摆脱出来,甚至觉得诡异,我想,这种感觉就是和电影课上老师陈述的是同一个缘由。第一,新版的拍摄手法很特别,在没有台词的过场部分,导演往往用一种快进的镜头带过,然后突然停在主要场景上。在我看来,这种手法很现代,一般是用在电影里的镜头语言,在一些时候对剧情发展有几分填色,有时候还用来节约时间,将它用在
电视剧中很新颖,但我认为新《红楼梦》中它通篇的痕迹失去了其出现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而且确有诡异的感觉。第二,新版的音乐还是承袭了舒缓节奏,也在隐隐寻找着一丝细细哀愁。但是,剧中经常插入没有歌词的昆曲配乐,用乐器突然而断断续续地奏响,有一种戏曲配乐般用来烘托气氛的感觉,忽隐忽现,这种手法和电影配音手法也很像。这样,充满时尚感的新版《红楼梦》就不会不像一部悬疑篇了。
图 1:太虚幻境
图 2:神秘而阴森的女娲补天
图 3:通篇的快进镜头
而87版《红楼梦》则与之大有不同。《红楼梦》在拍摄手法上很朴实,放更多注意在叙事上。它的场景以写实的白天为主,而新版的白天场景总有些雾霭蒙蒙,要不就是灰调的背景,使空间显得很大很空灵,也很精致,这是两者之间不同。另外,旧版人物对话时配乐少了很多,只是在人物情绪起伏大及故事转折的地方插入音乐,为的是烘托气氛,感染观众。但在现代很多观众眼中看来比较无趣和平实。
图 4:新旧《红楼梦》的背景色调、气氛对比
就这两点来说,旧版《红楼梦》是以平实为主加以点缀的方式平稳而生动地讲述故事,而新版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出的具有感官渲染的时尚电视剧大片。
二:关于《红楼梦》的人物造型
新版红楼的人物造型也是该剧最受争议的一面。该剧的人物造型是由著名的香港美术师叶锦添来设计。在他看来,由于曹雪芹那个时代受昆曲影响大,加之叶锦添本人对昆曲有个人爱好,他便将在昆曲中出现的“铜钱头”来装饰红楼女子们,并且,这种发型在我国同时代古装电视剧中还是头一回出现,是一次新颖而独特的尝试。要知道,一切新颖的事物都不可能会让所有人接受。因此,很多人极端批判这种发型,在看该剧的时候感觉在看一场戏,加上那昆曲配乐就形成
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戏曲表演,总让人感觉到别扭,而有的人则感觉这种打扮很精致很新颖,有着另一种不寻常的气质。我认为,设计师在设计这个发型的时候除了想赋予其独特的视觉效果,也是想为人物的塑造增添气色。从电视剧中能看到,只有那些在贾府里有些身份地位的女子才会梳成这种“铜钱”头,重头人物林黛玉也是在进贾府后才梳成这种发型,这样,这种发型在剧中就能鲜明地用来区分角色。仔细观看两部剧的剧照,我们还可以发现旧版中年轻女子和贾宝玉都留有细细的刘海,这种刘海可以给人亲切、纯真、青春的感觉,而新版里面人物都没有刘海,光秃的额头难免让人感觉到角色带有距离感,但我想,这一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现在没有人会喜欢看那种细细的还打着小弯儿的刘海。
图 5:新版 “铜钱头”
图 6:旧版宝玉和年轻女子的刘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