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9:3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薛宝钗)、秋爽斋(探春)、大观楼、缀锦阁(迎春)、含芳阁、蓼风轩(惜春)、稻香村(李纨)、藉香榭、暖香坞等轩馆。 81.元妃省亲的生活原型是曹家接驾。

82.元春省亲通过演戏暗示了贾府及其主要人物的结局,己卯本脂砚斋夹批云:“《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离魂》“伏黛玉死《牡丹亭》中”。

8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至八十回是贾府的死而不僵阶段。人物主要活动地点是在大观园。其间近两年光景,贾宝玉十三岁至十五岁。这一阶段是贾府衰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笔墨主要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即经济上寅吃卯粮,后手不接;政治上在在生事,防不胜防。

84.小说第四十一回叙,王熙凤制作的茄鲞(xiǎng),连刘姥姥也吃不出茄子的味道来。

85.有人把贾府的女性分为十等:主子、姨娘、陪房、奶妈、大丫头、小丫头、老婆子、粗做婆子、粗作丫头、唱戏女孩。

86.贾赦通过贾雨村,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当属敲诈之举。

87.死而不僵阶段在政治上集中笔墨主要写了宝玉挨打、?红楼二尤?、抄检大观园等三件大事。其中宝玉挨打是贾府内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两条道路的矛盾,即正统与叛逆的矛盾,表现为贾政与贾宝玉的父子矛盾。抄检大观园则是由一个小小的绣春囊引起的。

88.抄检大观园是由王熙凤总负责的,由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人具体操作。抄检的路线是由宝玉到黛玉到探春到李纨,再到惜春,最后是迎春。第一个搜查的重点是受人暗算的晴雯。对抄检表示强烈反对的是探春(探春当众打了王善保家的一个响亮的嘴巴,表现出对抄检大观园的坚决抵制)。

89.抄检的最后一站是迎春,迎春的丫头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不料却被周瑞家的在司棋箱中搜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

儿”。 90.《红楼梦》第八十回至一百二十回是贾府烟消火灭阶段。人物一一搬出了大观园,活动地点有了变化。其间有三年光景,贾宝玉十六岁至十九岁。 91.贾府被抄家的原因:人命案、交通外宦、贪污。

92.宝玉出家标志着贾府整个家族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从而彻底败落。作者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红楼梦》是写贾府没有人能重振家业。 93.贾宝玉的两个绰号:“富贵闲人”、“混世魔王”。 94.在婚姻爱情上,宝玉有三点局限:意淫、泛爱、移情。

95.宝玉的新思想:尊重人的价值、主张物为我所用、提倡女尊男卑思想.

《红楼梦研究》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

1、解释“红学” (1)《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以一部专书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学术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2)《红楼梦》是博大精深的,“红学”也是博大精深的,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各种专门家。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2、论述:为什么人们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1)《红楼梦》是伟大的,《红楼梦》又是复杂的。因此,就像歌德感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那样,人们也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2)《红楼梦》这种永恒的魅力吸引无数的读者来探幽索隐。

(3)传统的治“经学”的诸种方法都在“红学”研究中获得运用,如作者家世、版本、名物、风俗等等方面的考证训释,都在“红学”中蔚为大观;不仅如此,“红学”研究还集纳了各种现代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如哲学、历史、文学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等方面的研究,使“红学”走向了现代。

(4)《红楼梦》是博大精深的,“红学”也是博大精深的,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各种专门家。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3、简答:曹雪芹一生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曹家抄家前的幼年时期,这一时期曹雪芹主要生活于南京,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五年(1723-1727);

第二个阶段是抄家后迁居北京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生活于北京城内,从雍正六年到乾隆五年(1728-1740);

第三个阶段是曹家再次遭受打击、彻底衰落时期,曹雪芹由城内迁居西山,《红楼梦》也创作于这一时期,即乾隆六年到乾隆二十八年(1741-1763)。 4、脂评本

脂评本亦称脂本,是指附有脂砚斋评语的《红楼梦》抄本。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脂评本都是抄本 (2)只凭本只有八十回

(3)脂评本的底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4)脂评本附有大量的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脂评本中的“脂”是指脂砚斋,脂砚斋其实是一个集体笔名,给《红楼梦》写评语的不止脂砚斋一人,计有十个名字,即:脂砚斋、畸笏叟、常(棠)村、梅溪、松斋、立松轩、玉蓝坡、绮园、左绵痴道人、鉴堂。其中以脂砚斋的批语最多,也最为重要,畸笏叟次之。脂评本是一个笼统的称谓,目前发现的十二个手抄本,不一定都有脂评,但其底本都是脂本。 5、甲戌本

甲戌本又称脂铨本、脂残本。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十六回,由清代同治年间大兴刘铨福收藏。甲戌本脂评最多,十六回共有脂批1631条(后人批语除外)。有署名、纪年。 6、己卯本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第二代怡亲王弘晓(1722-1778)时的抄本。 7、庚辰本

庚辰本又称脂京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存七十八回,198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即以庚辰本为底本,缺文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 8、甲辰本

甲辰本又称脂晋本、脂梦本。书名《红楼梦》。存八十回,缺半页。是现存各种抄本中最完整的本子。 9、程刻本

程刻本又称程本,是由程伟元、高鹗将原文的八十回抄本补足一百二十回后而印行的版本,一般有如下特点: 第一,程本都是刻本。 第二,程刻本都是一百二十回。 第三,程刻本的书名《红楼梦》

第四,程刻本没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 程本书名全称《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有甲、乙、丙三种版本。 10、王瀣评本

王瀣字伯沆,江苏南京人。他于1914-1938年间,花二十四年功夫评点《红楼梦》。以王雪香评本为底本,分别用朱、黄、绿、墨、紫五色加批,共写评语12387条。其评语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作了较好的概括,对研究多有帮助。 11、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1)《红楼梦》是以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写贾宝玉的人生道路 (2)以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为重点,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 (3)以贾府的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为中心写贾府的衰败 (4)以贾府的衰败为典型,写封建贵族统治的衰败 简而言之,《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描写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封建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揭示了封建阶级灭亡的必然性 12、论述《红楼梦》每一回至第五回的作用

(1)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沉浮的故事作为前奏,概括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甄士隐与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仅仅是提携全书的线索人物,甄士隐是一个由荣到枯的典型,他可能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甄士隐的大彻大悟也预示着小说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同的结局。小说的第一回跛足道人疯疯癫癫唱的《好了歌》以及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也被视为全书的主题歌,描绘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夺以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史画面。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亡的规律。《好了歌》分四段,分别指出世人对功名、金钱、妻妾、儿孙的痴心追求及其必然落空的结局。《好了歌》及其注解形象的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日趋衰亡的必然性,是预示全书主题的重要笔墨。

(2)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介绍方法。

(3)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第一回交代情鬼前缘;第二回, 正面描写林黛玉幼年丧母的不幸遭遇,为其投奔贾府埋下伏笔;第三回,由贾雨村尾随同行,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是金玉良缘的开始;第五回,通过贾宝玉盟友太虚幻境的见闻,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和结局。

(4)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使用谐音的方法交代“将真事隐去”、“用贾雨村言”的艺术手法。

13、简答:小说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有何作用?

(1)作者以朴素的辩证法解剖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人际关系,分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描绘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的剧烈争夺以及贵族之家兴衰变幻、荣辱交替的历史画面。表现了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衰亡的规律。

(2)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的重要人物,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介绍方法。

(3)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第一回交代情鬼前缘;第二回,正面描写林黛玉幼年丧母的不幸遭遇,为其投奔贾府埋下伏笔;第三回,由贾雨村尾

随同行,林黛玉进贾府,开始了与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第四回薛宝钗投奔贾府,是金玉良缘的开始;第五回,通过贾宝玉盟友太虚幻境的见闻,交代了情鬼的性格、经历和结局。

(4)交代了特殊的艺术手法。小说人物“甄士隐”、“贾雨村”使用谐音的方法交代“将真事隐去”、“用贾雨村言”的艺术手法。 14、简答《红楼梦》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

作为“序幕”,《红楼梦》前五回仅为全书的缩影,其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以及利用“风月笔墨”隐藏叛逆者爱情的特点,也在正文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表现出来。

(1)故意强调“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借以隐蔽四大家族的败落的真正原因。

(2)作者故意用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描写来隐蔽某些重大事件的政治性质。 (3)小说往往利用爱情纠葛,夹枪带棒的抨击时政。

15、名词解释:《石头记》《情憎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这是作者运用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艺术特点为小说设计的异名,并不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反而腔调某些“荒唐言”以及若干次要内容及一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出于掩盖社会内容的需要。

16、简答:《红楼梦》中为什么首先出场的是刘姥姥?

(1)惟其是一个与荣府略有瓜葛而又没有往来的局外人,所以观察更为冷静、客观、真实不带主观感情;

(2)惟其是个乡下富有阅历的老妇人,故观察更为细致,评判更加标准; (3)其朴实善良的性格,则不仅仅可以充当贾府由盛而衰的见证人,而且在贾府事败之后,能够知恩图报,从而与势利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 17、简答:第九回“闹学堂”的描写意义

(1)家塾、祠堂是祖宗的遗传,是孝的象征。 (2)在封建社会里“百行孝为先”,宝玉等人在家塾学堂中不是发愤读书,而是随心所欲,拈花惹草,乃至在课堂上大打出手,这是对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孝”的怀疑和挑战。 (3)从精神角度看,贾府已经岌岌可危。 18、简答:描写秦可卿之死的意义

(1)秦可卿之死,贾府确实在人力、财力上投入甚多。

(2)这一方面说明,贾府当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仍然具有优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3)另一方面说明,像贾珍这样的“安富尊荣者”,还未意识到“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 内囊却也尽上来”的危机,因而小事大办,铺张浪费,只图体面风光,而这恰恰是贾府迅速败落的重要原因。

搜索更多关于: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全) 的文档
红楼梦研究复习资料(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gky64qpc22i4cx3q5al1oirv327wf00pk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