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上大下小的字
教学目标:
1、 正确书写“垫、努、普、告”四个字。 2、 初步掌握“上大下小”的汉字的基本写法。 3、 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观察“上大下小”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2、 能在田字格中,按正确的位置书写“上大下小”的汉字。 3、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田字格 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 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 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 齐唱《写字歌》。 二、复习旧课
1、 复习上节课学到的“上小下大”的汉字的写法。 2、 学生上台板书:“奇”和“芳”(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师生共同评议。 三、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 出示小黑板:垫 努 普 告
2、 观察: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上下结构)
3、 观察并说说: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和上节课我们写的上下结构的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4、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5、 学习“垫、努”的书写要领。
垫:上大下小,上下对正,结构紧凑。 努:上大下小,上下对正,结构紧凑。 6、 教师示范书写。
7、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8、 学习“普、告”的书写要领。
普:上大下小,上下对正,突出长横。 告:上大下小,上下对正,突出长横。 9、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全班交流,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展示。 展示几本作业,师点评。
第八课 下托上的字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点、然、总、盖”四个字。
2、初步掌握“上大下小”的汉字的基本写法。 3、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观察“上大下小”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2、 能在田字格中,按正确的位置书写“上大下小”的汉字。 3、 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田字格 字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 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 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3、 齐唱《写字歌》。 二、复习旧课。
1、 复习上节课学到的“上大下小”的字。 2、 学生上台板书“努”和“告”。 3、 师生共同评议。 三、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出示“点、然”,学生观察两字的方块图,分析两字的书写要领。 1、 全班交流“点、然”的书写要领。
点:
上长下宽。注意四点的写法,四点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上下呈聚散状,竖居口部上方正中,短横写在竖的中间。 然:
上面字形大,有撇捺,下面的四点底不可太宽。 2、 教师范写“点、然” 3、 学生练习书写“点、然” 4、 作业展示评价。
学习书写“总、盖”。
1、 出示“总、盖”两字,学生观察两字的方块图,掌握两字的书写要领。 2、 说说两字的书写要领。
总:
上长下扁,注意心字底卧钩的写法,卧钩应向左上出钩,以平均分割上部的空间。 盖:
上长下扁,底横较长。
3、 教师范写“总、盖”。 4、 学生练习书写。 5、 讲评。 四、教师小结。
第九课 左上包围的字(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认识左上包围结构,能分辨字框及被包围部分,了解左上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掌握字框、被包围部分的书写,做到字形饱满,结构合理,姿势正确。
过程和方法: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书写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写字的各个环节,加深并巩固习字的一般方法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写字后的成功和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先观察后练写的书写习
惯。
教学重难点:字形饱满。 教学准备:字卡 田字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双姿”。
二、分析结构,得出要点 1、出示全部习字
2、简介左上包围结构、外框、被包围部分 3、分析内外搭配上的结构特点
(1)师画辅助线,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2)根据回答小结:左上包围的被包围部分的中部与上横对齐,底部总有一个或多个笔画向右伸出。 (3)师述:这样被包围部分与外框右齐或向右伸出,叫做饱满。 4、分析外框:
(1)生观察,有几种外框?有什么共同的笔画?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根据回答小结:四种框,横短撇长,撇在横的左端。 (3)分析“横撇头”:
观察横撇头,撇在横的什么位置? 生回答后纠正,中间偏左。 5、分析被包围部分书写要领:
(1) 生观察每个字,试着说一说书写要领 (2) 根据回答小结如下:
原:上撇短,“日”的两竖斜,“小”的两点靠上; 灰:中撇为竖撇,捺长;
辰:三横紧密,竖提起笔与撇相接,右撇起笔于横的右端; 座:“人”的捺变为点,中竖要“伸头”,即起笔高于“人”; 店:“卜”竖长横短,“口”略小,两竖斜; 庆:中撇为竖撇,捺长。
(3) 观察右边三个字,点与下面的什么笔画对正? 6、强调:注意横中线和竖中线。 7、指名分组演板并讲评。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四、作业展评,小结。
第十课 左上包围的字(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认识左上包围结构,能分辨字框及被包围部分,了解左上包围的字的结构特点,掌握字框、被包围部分的书写,做到字形饱满,结构合理,姿势正确。
过程和方法: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书写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写字的各个环节,加深并巩固习字的一般方法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写字后的成功和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培养先观察后练写的书写习
惯。
教学重难点:字形饱满。 教学准备:字卡 田字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双姿”。
二、分析结构,得出要点 1、出示全部习字
2、简介左上包围结构、外框、被包围部分 3、分析内外搭配上的结构特点
(1)师画辅助线,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2)根据回答小结:左上包围的被包围部分的中部与上横对齐,底部总有一个或多个笔画向右伸出。 (3)师述:这样被包围部分与外框右齐或向右伸出,叫做饱满。 4、分析外框:
(1)生观察,有几种外框?有什么共同的笔画?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分析“尸字头”:
先写横折,短横稍斜向左下折,短横长,折笔稍短,下短横也稍斜和上面短横平行,撇较直,向左撇出。 5、分析被包围部分书写要领:
(1) 生观察每个字,试着说一说书写要领 (2) 根据回答小结如下:
居:“尸”字头呈长形,被包围部分偏右,较丰满,“古”的“横”较长; 屋:“尸”字头呈长形,被包围部分较丰满,最后一横较长; 眉:“尸”字头呈长形,被包围部分也呈长形,略偏右; 房:“户”字头呈长形,被包围部分的“方”呈斜长形;
(3) 观察右边三个字,点与下面的什么笔画对正? 6、强调:注意横中线和竖中线。 7、指名分组演板并讲评。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四、作业展评,小结。 五、板书
第十一课 左上包围的字(2)
居 屋 眉 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