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使用范围: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以倡导教师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2.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夸美纽斯 C.杨贤江 D.裴斯泰洛奇
3.衡量与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存在本质差别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为变化 B.潜能变化 C.以语言为中介 D.凭借经验
5.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的( )。 A.资源管理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认知策略
6.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7.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
A.系统脱敏法 B.全身松弛训练 C.肯定性训练 D.改变认知法
8.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修养方法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苟子
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 A.教书育人 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0.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年限是( )。 A.1年内 B.2年内 C.3年内 D.5年内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2.在教育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 A.微格教学 B.模拟教学 C.介入教学 D.研究教学
13.要求学生通过把握知识结构、剖析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的提问是( )。 A.分析提问 B.理解提问 C.综合提问 D.评价提问
14.教师、学生与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展开的对话是( )。
A.人与自然的对话 B.人与主体的对话 C.人与人的对话 D.人与客体的对话
1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教与学的状况,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教学行为是( )。 A.教学反馈 B.教学反思 C.教学研究 D.教学评价
16.教师借助一定的修饰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形状或再现某种场景的语言是( )。 A.叙述性语言 B.描述性语言 C.论证性语言 D.评价性语言
17.团员如果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办理离团手续的年龄是年满( )。 A.二十五周岁 B.二十六周岁 C.二十七周岁 D.二十八周岁
18.学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显著特点是( )。 A.学校管理的复杂性 B.学校管理的全面性 C.学校管理的教育性 D.学校管理的周期性
19.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读书指导法 D.谈话法
20.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隋况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内差性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
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讲授法的主要方式包括( )。 A.讨论 B.讲述 C.报告 D.讲解
E.讲演
2.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措施有( )。 A.精选教材 B.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教授学习策略
E.提高迁移意识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有( )。 A.教师权利 B.教师公正 C.教师良心 D.教师义务
E.教师荣誉
4.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是( )。 A.制定主体不同 B.执行方式不同 C.规范效力不同 D.调整和适用范围不同
E.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5.教学技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有( A.教学智慧 B.教学反思 C.教学艺术 D.教学技艺 E.教学技巧
6.探究学习的特点有( )。 A.自主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实践性
E.规范性
7.学生管理的方法有( )。 A.班级管理法 B.自我管理法 C.思想教育法 D.行政管理法 E.制度管理法
。) 8.班级管理的特点有( )。 A.规范的强制性 B.过程的统一性 C.内容的广泛性 D.目的的教育性 E.对象的不成熟性
9.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是( )。 A.以教师教为中心 B.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C.关注真实生活
D.以“研究”超越“经验” E.创造性和灵活性
10.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D.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E.教师自身的素养
三、判断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号。错误的打“×”号。
1.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荀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 3.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谈话法。( ) 4.组织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叫陶冶法。( ) 5.个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 6.在态度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7.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具有客观性。( ) 8.正义感要求教师以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 9.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 10.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 )
11.符合《教师法》所规定的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就能取得教师资格。( ) 12.教育守法的主体是所有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13.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使用调节原则。( )
14.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因此备课在上课前就全部完成了。( ) 15.教学口语和一般口语不同,它是专业口语。( )
16.观察存在着主观的成分,“纯客观”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 17.说课的重点应该是说清楚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这么做”。( ) 18.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内容评定教师等级。( ) 19.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