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11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使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适应能力与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学培养学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就是一哄而上,茫茫追求大而全;二就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12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与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与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合作、效益、法律、竞争、国际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进取、开拓、创新就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13未来人的三本教育“护照”:学术性的;职业性的;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与协调组织能力。
14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原则: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2培养目标与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第九章
15教学就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就其静态结构而言,它就是由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其中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又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手段)。从它的动态过程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掌握技能,同时发展智力与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6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与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地过程。就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它除了具有认识过程德共同属性外(从实践到理论(认识),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还具有特殊属性。
☆17教学过程的基本属性有哪些?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就是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就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就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就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8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19教学就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0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探索性增强。
2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有哪些?为什么有这样的中间过渡性? 1高校教学就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同时又就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最后
36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一个阶段2就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原因如下:1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过渡性质所决定的2由大学教学自身内在价值与功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决定的3大学过程的对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即由人类已经探索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尚未认识的未知领域过渡。
22教学原则就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与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与其她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23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应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并反映一定社会的需要2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3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务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4教学的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5制定教学原则时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专业性、研究性、自主性等特征。 ☆24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就是指教学内容应就是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就是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能力离不开知识,就是在对一定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力的发展又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条件。要做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做到:第一,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地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地状态;第二,充分挖掘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第三,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她人的能力;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就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第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三,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她们的事业心与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与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要把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起来。第一,提供更多的选修课
37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第二,按照大纲的要求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第三,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由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与形成由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第四,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五,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就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她们善于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与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第二,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与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5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教学原则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各有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不能违背各原则,然后每个原则又各有侧重。
第十章
26狭义的课程就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开设顺序的总与。广义的课程则就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27课程分类: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就是客体上,分为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瞧,分为学科并列课程(以一门门学科为中心)与核心课程(综合经验为中心内容,辅之以边缘学科知识)3从层次构成上瞧,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4从选课形式上瞧,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与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时数瞧,分为大、中、校、微型课程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时传授科学知识还就是操作技能,划分理论型课程与实践型课程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教学计划与目的,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8课程体系(结构):一个专业所设置课程的组合,构成了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比例关系上: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2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4 大、中、小课程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9高校专业教学计划就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就是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30教学计划的组成:1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专业培养目标规定了本专业学生将要大刀队总的要求2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就是课程体系,或称课程结构3教学活动 4 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简称校历)。
31教学大纲就是以系统与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与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说明、正文与附录。
32教学大纲就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就是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选编,
38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授课计划的制订,还就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3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基本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34教材,也称教科书,就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就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就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就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就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5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就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她们独立钻研2教材应当就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有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3教材能够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创见性,针对性与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标,便于学生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
☆36结合课程设置实际,谈谈课程建设的意义?
1课程建设的意义:第一,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第二,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她工作的相互联系;第三,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第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2课程建设的内容:第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第二,课程教学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第三,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第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3课程建设的要求:第一,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第二,教材要合适;第三,教学资料要完整;第四,考核手段要科学;第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六,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第十一章
37教学组织形式就就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结构。
38个别教学制,就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地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早期地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39班级授课制(集体教学制):班级教学制,就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地班级进行教学地组织形式。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1632年)。我国,1862年创办地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清末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优点:扩大规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学合作;缺点:单一,忽视学生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0班级授课制的几种形式:A、美国19世纪末 巴达维教学法 B、欧洲 曼格依木
39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全套复习资料
教学法 C、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放教学”D、50年代初英、美等国 “协作教学”。
41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趋势: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与多样化。 42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毕业设计(论文)。 4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总结与布置作业等。
44备课的基本要求:1钻研教学大纲与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与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与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3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45上课: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遵循教学的原则,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获得多方面的能力。
46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1选择课题,确定题目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3全面思考,拟定题纲4撰写初稿,修改定稿5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47教师在指导学生泛称毕业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8学年制就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地教学制定。特点: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地稳定;缺点: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校教学,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地发展水平与兴趣主动地学习。
√☆49学分制的含义及特点:学分制就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就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分分量地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优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3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地发展。缺点: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地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50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积极地意义。1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2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3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51教学方法就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地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就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与实践的方法体系。
△52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地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