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负载催化剂作用苯乙酮的氢化作用受体。表1显示催化剂3a提升相似的条件下,比得上用
[RuCl{(R)-BINAP}{(R,R)-DPEN}](5a的ee 值为~80%)均相催化的观测值。这一最初结果鼓舞了催化剂3b包含双(3,5-二甲苯基)膦化物在BINAP单元的一半,那时从事4a氢化作用。4a完全转化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显著提高达97.4%。对比之下在均相反应4a氢化作用与结构5a有相似的结果得到相对较低的对映选择性(95.5~96.4%)(条目3和4与相对的2)。用于1b的负载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和2的对映结构体显著下降,标示出一个配位体络合物的错误匹配。所有的这些事实证明超分子装配体系在催化行为中的协同作用的影响。此外,催化剂3b用于一系列(4b-h)芳香酮的氢化催化。得出相类似的副醇(5b-h)有相当高的对映选择性(条目6-12)并且,苯乙酮也被氢化在减少催化剂的量时(3b:0.01mol%),将1-乙苯基完全转化ee值为:95.2%(条目13)。在TOF试剂存在下以500h-1次测定,表明程控溶液催化剂有高的活性。
表1:在催化剂3a-b作用下芳香酮(34a-h)的氢化作用的对映选择性
21
商丘师范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负载催化剂3b完全不溶于2-丙醇,如图1a所示。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分光镜分析催化剂表层物
质,表明在过滤出的有机相中没有探测出Ru<0.1ppm,当催化剂3b浮在二丙醇上的表层物质被用作催化剂,苯乙酮(4a)催化氢化作用。反应一点也没有发生。这个实验明确的表明目前自然催化体系的氢化作用。
图1 (a) 手性负载Ru(Ⅱ)催化剂3b(反应器底部的淡黄色固体).(b)负载铹催化剂3b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影像。
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催化剂3b回收和再利用,在4a氢化作用检查下。氢化作用完成后,在氩气保护下,通过简单的过滤分离催化剂和产物。Ru在产物中<0.1ppm下,过滤萃取分离出来的固体催化剂,用溶剂再填充。底物和底液再用于下一步催化氢化。表2中显示负载催化剂可以被重复利用,没有失去对映选择性和催化活性。总之,我们已经证明了一种新方法。通过对两种不同multitopic 金属离子配位体程序控制负载催化剂的形成。
Myori型催化剂的负载氢化作用,从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两方面说比得上非均相的对映物,尽管已经报到各个Ru(Ⅱ)聚合载体都十分卓越。这类型催化剂能保持高的对映选择性和活性被容易地回收和再利用。多组分手性配体的简易合成步骤以及多组分手性配体填充的结构和性能上的进一步研究在本实验室中正在进行。
22
商丘师范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致谢
感谢NFSC.CAS中国专业研究院、上海科技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的资金支持。 提供信息
配体和催化剂的实验步骤。3b催化剂的PXD图,产品的手性GC分析。材料来源于因特网http//:pubs.acs.org提供。
23
商丘师范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外文文献原文
24
商丘师范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