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立意、构思
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立意、构思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中,要明确任务,然后完成任务,审题立意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学生明确材料交给的任务,然后紧扣材料,抓事件中心进行立意,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读:
(一)综合分析
综合材料发现:材料叙述的是三个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这个是你权衡“更欣赏谁”的前提,是材料给你的范围,不能随意夸大延伸。
审题立意时,可以分析三则材料中三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1.苏珊,有音乐天赋的,职业不可能重新选择,要做好眼下的工作,尊重自己的选择; 2.荆青,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公务员的工作,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 3.王杰,要感恩自己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二)审题要点
1.从苏珊的角度,虽然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做好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一样可以成功(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
2.从荆青的角度,放弃不喜欢的工作(公务员),做好自己喜欢热爱的工作(设计),可以获得成功;
3.从王杰的角度,做好每一份工作,感恩每一份工作,其实蕴含的是,每一份工作,都是成功的练习、历练、是积累。
所以材料的中心事件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成功。
(三)完成任务
此题的任务是什么?
1.“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
这是“对象任务”,要求在这三人中选择一个你更欣赏的。
“更”是说三个人都值得欣赏,优中选优,选择一个;“更”字更表明了写作方法,与后边的“权衡”是一个意思,即“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它表明的是思维任务。“更”字不表明对不选择的进行批判。
2.“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这是思维驱动或说是思维任务。审题要思考,含意是什么要思考,选择要思考,权衡也要思考。在表达中体现自己的独特的思考。 权衡就是比较,比较就是对比类比,求同求异。
比较就是思辨。这是指令了你必须使用的写作方法一一比较思维。选择就是在分析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出“更欣赏谁”,这就是明确立意。
(四)如何构思?
作文命题意图,以及写作方向明确了:“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所以此题实际上规定了你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比较思维+因果思维
由此得出:通过比较思维,权衡自己作文的方向。通过因果思维,体现出写作的思路。
1.运用因果思维构思示范
例(1):我更欣赏苏珊
论点:虽然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做好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一样可以成功(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 分论点【为什么呢】
(1)苏珊是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行,爱一行。
(2)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音乐,但是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做好当下的工作。 (3)做好手头的工作,更是一种态度和挑战,同样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例(2):我更欣赏王杰
论点:王杰,做好每一份工作,感恩每一份工作,其实蕴含的是,每一份工作,都是成功的练习、历练、是积累。最后成为了歌手。 分论点【为什么呢】
(1)喜欢你的工作,你才能安于当下,做出成就; (2)做好每一份工作,心怀感恩,才能历练自己的人生;
(3)每一份工作都是一种经历,都是成功的积累,是成功的练习(前奏)。
王杰之后成为歌手,都得感恩他曾经的工作的磨砺,从而融入了更多人生的经验,对他日后的唱歌事业也是一种积累,因为经历过,才会理解得更深刻。
2.方法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