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之行文思路
诗歌鉴赏复习之行文思路分析;一、一模考题回顾:;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山寺;项斯;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1)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山果落
诗歌鉴赏复习之行文思路分析 一、一模考题回顾: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5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1) 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
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每点1分)
(2)分析“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山果落地的声音,飞舞的萤火虫,反衬出山间夜晚的静寂;(1分)表现诗人彻夜不寐,孤独疲惫的情状;(1分)山果无人问津、自生自落,萤火虫没有目标、不停歇的飞舞,暗含诗人忧郁怨愤的人生感慨。(2分)
二、高考真题引路: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2011高考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2)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知识讲解】“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构思脉络”应为偏正结构,即构思的脉络,就是指行文的思路。回答重在脉络,但
也要兼顾“构思”的特点。
【解题分析】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第(1)题已经暗示你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对李白诗的高度评价;第(2)题也暗示你这两句诗是一层,是借写景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剩下的两句当然是一层,盼望与李白相见讨论诗歌。我们要关注的是“构思”特点:首尾相应,以评诗起始,以盼望论诗作结,全诗立足“诗”来构思。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三、解题方法探究: 如何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
(一)、“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
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楚各层次的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知识积累:
1、掌握律诗的常见结构模式,把握诗歌结构的规律。由此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 ①“四分法”,即“起”“承”“转”“合”四个层次。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②二分法。即首联和颔联是第一层,颈联和尾联是第二层。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孤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③三分法。一般结构是: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二层,尾联是第三层。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2、绝句的常见结构:
①、一般结构: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合。 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或叙事。 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转,揭示中心。 四、实战演练:
1、基本题型:分析构思脉络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苏北四市高三语文三模)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先写景,后抒情:(2分)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1分)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1分)
(先写春天的色彩;(1分)次写春天的繁花;(1分)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1分)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1分))
方法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