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前双抗预处理这6大常见问题不可不看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是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一种 P2Y12 受体抑制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主要药物治疗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侵入性治疗手段。PCI 技术的开展使大量冠心病患者受益,但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临床上,在阿司匹林基础上,提前给予负荷量 P2Y12 抑制剂可显著降低 PCI 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PCI 术前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的相关知识:
表 2 2012 年 ACC/AHA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
5. 「双抗」何时停用?关于双抗治疗的维持时间,有临床证据显示,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易导致停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从而增加缺血事件发生率。临床医师必须权衡患者抗血小板获益与出血风险,综合考虑治疗的获益/风险比例制定治疗计划。最新的欧美 UA/NSTEMI 及 STEMI 指南均建议:所有 ACS 患者,在 PCI 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加一种 P2Y12 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 12 个月或以上,具体用药可以参考上表。2016 年,ACC/AHA 联合颁布了一项 DAPT 治疗指南,对冠心病患者的 DAPT 治疗时程进行推荐,并制
定了 DAPT 评分系统,以帮助医师辨别哪些术后患者需要进行 1 年以上的双抗治疗。当 DAPT 评分 ≥ 2 分,适当延长 DAPT 治疗时限甚至到 30 个月,可以使患者的缺血获益大于出血风险。表 3 DAPT 评分系统 DAPT 评分 ≥ 2 分时,延长 DAPT 治疗时限获益大于风险;DAPT 评分<2 分,延长 DAPT 治疗无明显获益6. 需外科干预时如何调整?
PCI 抗血小板预处理虽能带来许多临床获益,例如降低围手术期心梗、支架内血栓形成、血管再闭塞等,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风险。对于 PCI 术后还需要接受 CABG 手术的患者,应该停用 P2Y12 受体抑制剂至少 5 天,急诊时至少 24 h,以降低手术相关的出血风险。对于其他非心脏的外科手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应尽量将手术时间推后。
PCI 术前的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已经有很明确的临床获益,目前仍有许多大型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在用药选择、用药方案上做更细致的对比研究。即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 2017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将会发表新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重点更新指南》,相信 PCI 抗血小板预处理的方案会日臻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