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分别从事物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究和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含义和5个主要特征,它们分别是普遍性、存储性、传递性、共享性和失真性,其实信息的特征远不止这5种,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3)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信息的编码方法。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
引入:
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课程表上写的是什么课? 做一做:
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利用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
主要由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组成。
其中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说一说:
观看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视频后谈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课堂导学——合作与探究
讨论学习:
请举例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分类填写到下表中: 类别 实际应用 科学计算 导弹核武器、原子能潜艇、超音速轰炸机、神州六号 辅助教学 远程网络实验课堂、虚拟生物实验 辅助设计 photoshop、3dmax,AUTOCAD 人工智能 机器人、网络围棋 自动控制 无人控制自动生产线,自动售票机 电子商务 电子商情、电子合同、电子贸易、在线付款 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1)发展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出现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2)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寻找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 例如: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以蛋白质分子作芯片的生物计算机。 让计算机具有处理模糊概念的本领。 虚拟现实
计算机功能强大,是不是比人更聪明?
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是人类智慧给予的,所以绝对不会超过人类。 讨论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将会消失,同时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不断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后记:
这节课是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第二节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信息的编码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信息获取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
能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二.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 息。要求学生能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并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分析信息需求。学生虽然在生活、学习的过程经常需要分析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但他们可能很少认真关注分析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引导其认真归纳、总结。信息的需求包括了信息的形式、数量、来源等,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教材中“信息采集卡”的运用使得信息需求分析这项工作表格化,从而养成规范分析问题的良好素养。
四.教学方法:情意导入、演示、引导讨论 五.教学手段:基于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