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组成和遗传性状一致,实验反应一致,动物用量少。
2、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异体移植不产生排斥反应,是组织细胞和肿瘤移植实验中最为理想的材料。
3.明显的生物学特征,如先天畸形,高肿瘤发病率,对某些因子敏感和耐受等,这些特点在医学研究中是天然模型。
4.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可以分析不同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的不同反应与影响,还可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杂交群(hybrids)是由两个不同近交系
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一代动物(F1)。
二、命名 雌性亲代名称在前,雄性亲代名称在后,二者之间以大写英文字母“X”相连表示杂交。用括号括起来,在其后标明杂交的代数, 如:(C57BL/6 X DBA/2)F1 缩写:B6D2F1 (三)杂交一代动物的特征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 广泛用于营养、药物、病原体和激素的生物评估。
2.杂交优势 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容易饲养,适合于携带保存某些有害基因和长期慢性致死实验,也可作为代乳动物以及卵、胚胎和卵巢移殖的受体。 3.杂合的遗传组成,同时具有两个亲本品系的特点,适用于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4.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如C3H X IF1是肥胖和糖尿病的模型。 通过实验动物育种的方法,获得遗传上高度限定的动物品系,并在遗传特征上长期保持稳定不变。这就是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genetic quality control) 。
遗传监测(genetic monitoring)是及时有效地发现遗传组成上的变化,遗传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该遵循四E原则: 准确、Exact ,有效、Efficient, 简便、Easy, 经济、Economical
1.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
国家标准规定了近交系小鼠生化基因位点有13个,近交系大鼠的生化基因位点有9个。
2.封闭群实验动物遗传检测 (1)生化标记检测。(2)染色体标记检测 。(3)形态学检测 。 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分类
1普通级动物(CV)是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清洁动物(CL)是指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4无菌动物(GF)指在动物体上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
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1影响实验结果 2影响动物生产(产子率下降)3威胁人类健康(出血热病毒)4污染实验材料(单抗生产)5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卡氏肺胞虫) 一实验动物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流行性出血热2弓形虫病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4沙门氏菌病 5狂犬病 6猴B病毒感染7猴结核病
二实验动物的主要烈性传染病:1鼠痘2兔出血症(兔瘟)3犬细小病毒感染4犬瘟热
三其它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1小鼠肝炎病毒感染 2仙台病毒感染 3泰泽菌病4、嗜肺巴氏德杆菌5兔球虫病
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不应采取疫苗接种或药物治疗:1可能干扰实验结果,而使实验无效2经过治疗或免疫的动物成为潜在的传染源3经济上不合算 实验动物的防疫原则 1、平时的预防措施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3、消毒措施 4、隔离措施
《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 病原菌以分离培养鉴定为主,病毒以检测抗体为主,寄生虫以镜检为主 (一)营养需要的概念 每天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 (二)营养需要的分类
1.维持的营养需要: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体内合成与分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生长的营养需要:物质积累使动物的整体及其重量增加的过程。
3.繁殖的营养需要:包括雌雄动物的性成熟、性功能的维持、妊娠及哺乳过程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一实验动物的环境是人工控制的,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条件,即围绕实验动物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一)实验动物外环境 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环境。
(二)实验动物内环境 是指依科研要求和人们的意愿,将实验动物的生长、繁殖或活动限定在某种特定的人工场所范围内称之。内环境又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实验结果与有关因素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R=(A+B+C)D+E
R是实验动物的总反应,A是实验动物种的共同反应,B是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特有反应,C是实验动物的个体反应,D为环境影响,E是实验误差。 三、主要环境因素的构成
(一)气候因素 温度、湿度、气流、风速、换气次数等。(一)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2.影响代谢3.影响健康与抗感染能力4.激发应激反应 5.影响实验结果(二)湿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是指空气中水分子含量。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量占同等温度下饱和水量的百分比,而把空气中每立方米水的含量为绝对湿度。实际上,湿度是与环境湿度、气流速度共同影响动物体温的。
(二)理化因素 臭气、二氧化碳、粉尘、噪声、照度、消毒剂、有害化学物质等。光照影响视力、影响生理及生殖机能 噪声影响神经及心血管等系统 、影响消化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影响繁殖及幼小动物生存(三)粉尘 气溶胶 空气洁净度 落下菌数(四)有害气体 氨浓度mg/m3≤14 (三)居住因素 房屋、饲养笼具、垫料、饮水器等。
(四)生物因素 动物饲养密度、微生物、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类 国家标准(一)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1普通环境2屏障环境3隔离环境
按设施功能分类:1实验动物生产设施2动物实验设施3特殊实验动物设施 按设施的平面布局分类:1无走廊式2单走廊式3双走廊式4三走廊式 按屏障设施内气流组织形式分类:单流式 乱流式 辅流式 混合式 非单向流洁净室。气流以不均匀的速度成不平行的流动,伴有回流或涡流的洁净室。乱流式屏障设施 技术性能指标 (1)换气次数 (2)气流组织 (3)自净时间
自动控制系统 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 给排水系统 温湿度控制
系统 照明控制系统 紫外消毒控制系统 梯度压力控制系统 门禁控制系统 安全报警系统
特殊实验动物设施:主要包括:生物危害动物实验设施、化学污染动物实验设施、放射污染动物实验设施 (一)生物危害的种类
1.实验动物所产生的危害 如抓咬伤,气溶胶,实验动物尸体污染等。
2.以脊椎动物为媒介和宿主的微生物病毒等病原体危害。 3.转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等的危害 1.BSL l(P1)级动物实验室 可从事一般具有活性但对健康成人不致病的、对人员和环境可能有微弱危害的微生物。 如:枯草杆菌、猫肝炎病毒
2.BSL2(P2)级动物实验室 从事某些带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但在标准实验室操作时工作人员不受伤害的微生物工作。可能发生气溶胶扩散的实验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如:HIV、乙肝病毒、炭疽杆菌等。
3.BSL3(P3)级动物实验室 防护通过吸入途径或暴露后,能引起严重或致死性疾病的感染性工作。所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或其他封闭设备内进行。所有传染性液体或固体废弃物在处理前应先去除污染。如:结核分枝杆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Hendra病毒、B病毒。
4.BSL4(P4)级动物实验室 针对具有极大危害和引起烈性传染病流行的研究设施。为独立的建筑物。防护系统高度安全。工作人员并穿上通过维持生命装臵换气的整体式正压个人防护服。如:俄罗斯春夏季脑炎病毒、刚果克里米亚出血热。
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是指可移动的微生物控制独立装臵。主要是指隔离器、超净台、层流架和独立供气动物笼系统等。 小鼠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一) 外貌特征(二)习性 成熟早,繁殖力强。性情温顺,胆小怕惊(三)生理和解剖学特点:1体温与水的调节:无汗腺,体温36.5 对缺水敏感2呼吸系统3泌尿系统4胃肠系统5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特别发达,性成熟时胸腺最大,没有扁桃体 6心血管
二.小鼠在生物医学中应用(一)安全性和毒性试验 职业性中毒 (二)生物学效应测定和药物效价比较 用于血清、疫苗等到生物制品的鉴定和各种药物效价测定。 (三)药物的筛选 (四)微生物、寄生虫病原学研究 适用于血吸虫、疟疾、锥虫研究。尤其是在病毒学研究中应用更广。 (五)放射学研究 可用来研究照射剂量、辐射效应等。(六)肿瘤学研究1、自发产生肿瘤 AKR白血病90% C3H乳腺癌90~100%2、近交系小鼠移植肿瘤易生长3、原病毒基因学说和癌基因假说的研究 AKR白血病被证明遗传因素影响,病毒诱发。(七)计划生产的研究(八)镇咳药研究(九)转基因研究(十)遗传性疾病研究(十一)老年医学研究(十二)免疫学研究
三、小鼠的主要品种、品系
20对染色体。主要有五对毛色基因: C-c、 A-a、 B-b、 S-s、D-d等。 C-c :C小鼠被毛和眼有色。c小鼠被毛白化,眼红色。 B-b:与色素合成有关。 BB、B-b黑色,bb褐色。
A-a:控制一根毛纤维色素。 AA、Aa 控制毛尖和基部颜色,aa为均匀色。
S-s: S基因存在为同一色,ss为白斑。 D-d: D基因存在为原色,dd原色泽变浅
相关推荐: